夏文成:土豆有毒

夏文成:土豆有毒

1

夏文成:土豆有毒

土豆是有故事的。

我的一個朋友愛吃土豆,他曾公開宣稱,“土豆就是我的命!”

此君把對土豆的熱愛提升到了相當的高度。不過與另外一位熱愛的土豆的人相比,似乎又有些遜色。據說一位一生漂泊在外的昭通遊子,臨終前唯一的要求就是想吃一個燒洋芋。家人為了滿足他最後的願望,跑遍全城也未找到一個燒洋芋,該先生含恨而終,令人唏噓不已。

還有一個故事有點搞笑。據傳,某山區農民第一次進城,見到街邊早點攤上炸得金黃噴香的油糕,饞涎欲滴,就滿懷期待地買了幾個,一口咬下去,金黃誘人的外表裡面,竟全是土豆泥,不由慨嘆:“媽的,吃土豆的命就是吃土豆的命啊!”這些農民兄弟全然沒有想到,這麼一個好東西竟是土豆做的!他們祖祖輩輩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的土豆,換了一身新衣服,猝然相逢,居然不認得了!

昭通人愛說,吃洋芋,長子弟(意思是人才好,長得帥,身體健康)記得當年我跨出校門分配到一個叫雨霏的偏遠山村小學任教。這裡窮山惡水,條件艱苦,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一樣貧乏。山民們往往幾元錢的學費也拿不出來,就背土豆來衝抵孩子的學費。於是我們簡陋的宿舍裡堆滿了土豆。我們就天天變著花樣用土豆作菜,早上土炒豆絲,晚上炒土豆片或土豆丁兒,如此循環往復。那期間我們幾個外地教師居然個個身體都不錯,極少生病。山民們不喜歡種蔬菜,糧食主要也只有土豆,上頓下頓吃的不是煮土豆就是燒土豆,我們去家訪、串門兒,招待我們的也都是土豆,大家吃得花嘴黑臉,仍然不亦樂乎。

我從小就是吃土豆長大,可以說我的前半生與土豆緊密相連。我出生於上世60年代紀末,物質生活非常匱乏。那時的農村可以吃的東西不多,主食幾乎就是包穀飯和土豆。我不喜歡吃包穀飯,細細的包穀飯滿嘴跑,很不舒服,尤其是剛出鍋,滾燙的包穀飯一吃進嘴裡我就會打噴嚏,鼻涕和飯都從鼻孔裡噴出來,極為難堪和難受,所以我一直拒絕吃包穀飯。不吃包穀飯,唯一的選擇就是吃煮洋芋和燒洋芋。但洋芋的產量雖然比較高一些,但我們家父親在外教書,只有母親一個勞動力,因此每年分到分到的洋芋數量有限,要非常節約地吃。儘管如此,還是不到半年就吃光了。土豆不耐寒,每逢冬天來臨之前,母親就要用稻草給土豆蓋上一層厚厚的“被子”給土豆取暖,否則凍傷的洋芋會變得很難吃,沒有營養。到了三四月間,春暖花開,洋芋思春,見不到光的洋芋就會長處幾尺長的白白嫩嫩的嫩芽兒。失去澱粉的洋芋像飽經滄桑的老人的臉,乾癟而不滿皺摺,洋芋肉也變得烏黑僵硬,但吃起來卻回甜而頗有嚼勁,不少人都喜歡吃這種土豆。但,無論怎麼節省,洋芋也終於有吃完的一天。在村子裡會經常看到,沒有洋芋吃的小孩們看到有人吃洋芋,那種饞簡直沒法形容。他們會哀求吃洋芋的小孩說,分我一點吃嘛。如果對方不允,就會進一步說,那你吃洋芋,我吃皮皮要得不?

聽著令人辛酸,但那時這種情形隨處可見。

當年,父親為了緩解我們幾兄弟(尤其是我)肚子裡的饞蟲,也不去哀求別人吃洋芋皮皮,曾頂著烈日翻山越嶺徒步近往返近六十里路到樂居鎮的上街子買洋芋挑回來給我們吃。那天父親老早就出門,回到家時天也黑定。記得當時父親放下擔子就坐到草墩上不想站起來,腳上起了幾個大水泡,好多天走路還一瘸一拐的,讓我終身難忘。

2

夏文成:土豆有毒

土豆有毒。未加工時的生土豆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一旦精心經過加工,那種勾魂攝魄的清香,立刻令人慾罷不能,急欲一飽口福。在昭通,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燒土豆攤,足見昭通人對土豆的歡迎程度。在褐煤炭火裡烤熟的土豆,金黃噴香,清爽可口,令人饞涎欲滴,欲罷不能。我就中了土豆的毒,三天不吃一個燒土豆,就像丟了魂兒,頗有點戀愛時思念某人的味道。我的鼻子對燒土豆的氣味十分敏感,只要附近有賣燒土豆的,我立馬就能感覺出來,受到那種特殊香氣誘惑,心裡就會激動起來,肚子的的饞蟲就會爬出來,讓我邁不動腳步,須得買一個吃下,方得心安。在昭通,因擺小攤賣燒土豆、炸土豆發家致富的人不計其數。

我曾經百思不得其解,土不拉幾,貌不出眾的土豆為什麼會如此受人如此痴迷?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我也逐漸弄明白了土豆受歡迎的原因。

土豆,通稱馬鈴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稱土豆、地蛋、洋芋等。土豆性平味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據有關資料顯示,土豆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疏通腸道。除此以外,土豆塊莖還含有禾穀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蔔素和抗壞血酸。從營養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麵粉具有更多的優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可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馬鈴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維持生命和健康。中醫認為馬鈴薯“性平味甘無毒,能健脾和胃,益氣調中,緩急止痛,通利大便。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暢的患者效果顯著”。 土豆是降血壓食物,膳食中某種營養多了或缺了可致病。同樣道理,調整膳食,也就可以“吃”掉相應疾病。土豆可以用來主治胃痛、痄肋、癰腫、溼疹、燙傷,是和胃健中藥和解毒消腫藥。此外,土豆還具有抗衰老、通便排毒、瘦腿的等等功效。現代研究證明,馬鈴薯對調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臟病患者的良藥及優質保健品。

土豆就像一個善良、寬厚而平和的長者,與人無爭,於人有益,以其持久的親和力、變通性和利他性,贏得了人們的普遍歡迎。土豆的吃法非常多,既可以作主食,解人饑饉,又可以做菜,豐富人們的餐桌。昭通人每頓飯幾乎都離不掉土豆,吃火鍋和燒烤,土豆更是必備菜品,否則心裡始終覺得差了點什麼,不過癮。作為主食,土豆可煮、可燒、可烤,也可油炸,也能涼拌;炒則能入席進筵,煮則清淡樸素,炸則時尚流行,燒則風味獨特,涼拌則清爽可口。用作菜餚,更是花樣繁多,百吃不厭,常吃常饞。在西餐中,大廚們更是將土豆的有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甘美異常,令人流連忘返。進德克士,薯條必不可少。

也許正是因為土豆這種恬淡、超然、親和及無限變通的特殊魅力,才那麼令人百吃不厭,持久迷戀。

3

夏文成:土豆有毒

土豆命賤,怎麼種怎麼成活。不像稻穀和玉米的播種需要精耕細作,尤其是稻穀,需要像伺候嬰兒一樣精心伺弄,經過數十道工序才能到口。即使是播種相對粗放的玉米,也得花費農民不少工時,點種時要蓋細土,要澆定根水,出芽後要把種子上面大一點的土垡去掉,否則就會潛黃(幼苗鑽不出地面而變黃夭折)。之後還得經過幾次鬆土、除草、追肥,噴灑農藥消滅蟲害。而點種土豆的工序則簡單得多,只要有塊薄地,隨便挖個坑,給一點農家肥即可。無論是荒涼瘠薄的山旮旯,還是其他莊稼不肯光顧的背陰之地,只要挖個坑種下種子,土豆就能頑強地發芽、開花、結果。即便遭遇大旱,其他農作物在旱災中紛紛夭折,一場透雨之後,粗壯倔強的土豆苗依然不屈不撓地掀開堅硬的土層,探出它那好奇的腦袋,打量著這個蒼涼的世界,接下來便在夏日暴虐的風雨中頑強地生長、繁育,餵飽鄉下人空癟的肚皮。一如泥土般沉默的莊稼人,不張揚,不虛狂,質樸而卑微,隨便在那裡安下家,那裡便有了雞鳴、狗吠、炊煙,默默無聞地生息、繁衍。土地生命力的頑強令人震撼。每年大年一過,農民們便把事先預留的種子搬下樓來,在找一塊木板墊在地上,然後一個個土豆便被利刀縱橫交錯切成很多瓣,成為洋芋種、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播進土裡。土豆不擇地勢,不講條件,只要不是遇到長時間的大旱,一般都能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相反,肥沃的土地,炎熱的環境,反而長不出好土豆。比如昭通大山包、靖安以及內蒙古那些酷寒瘠薄之地種植出來的土地甘甜綿脆,令人愛吃;而炎熱和肥沃之地上種出的土豆則只長苗,不長個頭,水分重而而個頭小,遍佈蟲眼,不好吃。沿海地區甚至不出產土豆。就像那些鄉下的野孩子,儘管食不果腹,衣衣不蔽體,無人看管呵護,整天在田野裡瘋跑瘋玩,吃進苦頭,反而無病無災,健康成長,身體強壯得像牯牛,什麼苦都能吃,什麼罪都能受,什麼環境都能生存和發展。

土豆謙遜低調,既不象蘋果、桃子等水果那樣“根正苗紅”地傲立枝頭,受人仰慕,也不像其他同類莊稼那樣,將果實沉甸甸地垂在金秋的風中招人眼目,而是委身於泥土,長年累月隱身於暗無天日的地下默默無聞地生長、膨大,最後毫無保留、別無所求地奉獻出自己的全部,像極了那些臉朝黃土背朝天,木訥質樸的鄉親們。他們養活了土地,養活了幾千年的歷史,卻從不宣揚唱高調,一輩子默默無聞地揮灑熱汗,播種希望,讓大地永遠充滿生機。

4

夏文成:土豆有毒

歷史上,土豆曾因“醜陋”的外表,被人長期誤解和歧視。一些“上等人”認為這種植物沒有文化含量,是豬和下層社會吃的食物。它的價格很便宜,從沒大起大落過;它的口味似乎很單調,長期被視為窮人的蔬菜,就連著名畫家凡高在油畫《吃土豆的人》中描繪的,仍是一幅窮人一家憂傷地吃土豆的景象。美國人邁克爾波倫曾這樣描述:“小麥是向上指,指向太陽和文明;土豆卻是向下指,它是地府的,在地下看不見地長成它那些褐色塊莖,懶散地長出一些藤葉趴在地面上。”他認為小麥讓人聯想到高貴、陽剛之美,而土豆則是黑暗的、異教的,也就是邪惡的。

事實上,這是一種嚴重的偏見。由於人們對土豆的偏見和誤解,致使其特殊價值曾經長期被忽視。事實上,土豆絕不是一個平凡的、不起眼的小角色。在粗樸表象掩蓋下的土豆,是一種經典的美味,是一種頗具文化底蘊的食物。小時候,最愛念毛主席那首著名的和“土豆”有關的詩詞——《念奴嬌.鳥兒問答》,覺得饒有趣味: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於是,時時憧憬著敞開肚子吃土豆燒牛肉的幸福生活。

土豆曾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功不可沒。土豆在18和19世紀的歐洲和美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極關鍵的角色,在西方社會歷史中的重要性不下於汽車和鐵路;19世紀40年代愛爾蘭爆發的大饑荒,就是土豆大面積絕收直接導致的,因此被稱為“土豆大饑荒”。由於幾乎摧毀了當地的土豆種植業,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並導致150多萬愛爾蘭人移居美國。在戰爭年代,土豆的作用更不可小覷。1756-1763年,歐洲發生了“七年戰爭”。儘管法國,奧匈帝國和俄國多次入侵普魯士,摧毀了地表的農作物,但是普魯士人卻依靠生長在地下的土豆躲過了災難。土豆的歷史以無可爭辯的事實向人類證明,是它們養活了更多的人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土豆因此而被人們稱之為“救命糧”,土豆就是出於災難中的人們的“命”。

2008年,被聯合國確定為“國際土豆年”。一向默默無聞,土不啦嘰的小土豆,一下子成了引人矚目的“香餑餑”。土豆主食化由此已成大趨勢。

為什麼聯合國對馬鈴薯情有獨鍾?這跟馬鈴薯的特性有直接關係。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說,價廉物美的馬鈴薯實際上是繼玉米、小麥和大米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聯合國設立國際馬鈴薯年,為的是強調馬鈴薯對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所具有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低收入貧困人口而言,馬鈴薯是重要的食物來源,是一個被埋沒的“寶貝”。

一場糧食危機成就了土豆,使高傲的人類不得不重新審視“卑微”的小土豆。

5

夏文成:土豆有毒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改變,土豆的價值正在日益得到凸顯。如今,在歐美髮達國家,土豆早已作為主食食用,在人們的飲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土豆的身價也發生了飛躍性的改變。

由於土豆的產量高,衍生附加值高,其經濟價值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2014年,我國政府發佈了《中國食物與營養髮展綱要(2014-2020年)》,廣泛宣傳土豆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但由於我國土豆加工產品形式主要為澱粉、全粉、油炸薯片和薯條等,產品種類單一、營養價值低,缺乏適合我國居民飲食習慣的土豆主食產品。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認為,通過對土豆主食的營養含量和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及膳食纖維的含量進行了對比檢測分析,發現土豆饅頭、麵條等主食產品的營養價值高於小麥饅頭、麵條等傳統主食產品。由此可以看出,土豆在未來的競爭力不可小覷。

基於此,許多地方和相關部門都開始對土豆“另眼相看”,日益加大對土豆產業的發展、壯大和研發力度。昭通也不例外。2016年,馬鈴薯種薯國際論壇在昭通舉行。國際馬鈴薯前主席Peter VanderZaag(彼特·範德·扎格)博士認為,昭通擁有得天獨厚高海拔地形和氣候條件,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如此適合馬鈴薯生長地方。昭通,有望成為繼歐洲、北美后的又一個優質馬鈴薯種薯生產提供地。昭通將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類型成為國內外專家公認的馬鈴薯種薯繁育的最佳地區和雲南省主產區,在自然環境、生產規模、發展潛力、產品質量、地理區位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

據瞭解,到2020年,昭通將全面建成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擴繁體系,精深加工體系、市場營銷體系、構建佈局合理化、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加工精神化、經營品牌化的產業發展格局,不斷提高馬鈴薯產業組織化程度,把昭通建設成為雲南重要的馬鈴薯加工原料基地、面向我國南方省區和東南亞地區的脫毒種薯基地和高端商品馬鈴薯基地,馬鈴薯綜合產值將達100億元以上。2018年,中國馬鈴薯大會又將在昭通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召開,這無疑會將昭通土豆的知名度和身價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豆將從此擺脫卑微、土氣,上不了檯面的尷尬境遇,成為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金疙瘩”。

今後,還有誰看不起小土豆?今後,我們將懷著崇敬的心情,吃土豆!

夏文成:土豆有毒

夏文成,男,雲南昭通人,雲南省作協會員、昭通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有詩文800餘首(篇)刊於《詩刊》《中國藝術報》《星星詩刊》《北京文學》等近百家家各級報刊雜誌。有作品入選《2014—2015中國年度詩人作品精選》《當代傳世詩歌300首》《中國新詩精選三百首》《中國當代短詩選》《華語詩歌年鑑》等各種詩歌選本,曾獲昭通市文學創作獎,《人民文學》徵文獎、孫犁散文獎等全國性獎項。已出版詩集《秋風不會將大地搬空》《我是我唯一的行李》。業餘兼習山水畫,其畫作及其畫作評論文章被中國國家藝術網專題刊載,作品被山東、江蘇、福建、甘肅、廣東、北京、上海、雲南等地的朋友收藏。

夏文成:土豆有毒

圖 片|網絡

總 編|沈洋

副 總 編|楊玉昆 楊瓊 張國華

主 編|楊玉昆

總 策 劃|曹斌

策 劃|雷雲波 王道榮 邱俊 毛治府 彭沁 王軍

編 輯|李潔 虎霖孜(實習)

主 辦|中共昭陽區委宣傳部

承 辦|昭陽區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