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畢業還有30天,我還沒找到工作

1

“畢設沒寫完,工作沒找到。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拍完了畢業照。對於未來一籌莫展,迷茫,焦慮。”

這是我一個大四師妹在深夜兩點發布的微博。而在此的一小時前,她還在朋友圈曬著和同學、部門成員拍的畢業照,照片上笑容燦爛,絲毫看不出她對找工作的失落。

作為過來人的我,很明白師妹現在的狀態。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去哪裡做什麼?”這個問題就像一根魚刺哽咽在喉,不致命也讓人不舒服。

不管高校的就業率如何,問題的本質在於99%的畢業生對就業本身就很迷茫。

有多少畢業生,到現在還沒拿到offer?

又或者說,有多少畢業生,到現在還沒拿到真正喜歡的offer?

2

所有“畢業即失業”的焦慮現在想來都有跡可循。

幾乎所有大學生,大學四年是混著過去的。這裡的“混”,並非指一事無成,只會逃課泡妞的渾噩;這裡不乏成績優異拿獎學金,或者在學生會工作得紅紅火火的人,當問他們大學期間最大的成就時,他們也啞口無言。

回頭看大學四年,大部分學生都沉浸在校園規則下的內部成就中。

在高三時,高中老師哄著我們“上到大學就輕鬆了。”

念大學時,我們就膨脹了,放飛自我了。

大一大二,有些人忙著學生工作,從部委做到部長再到主席。有些人忙著社團活動或者談戀愛。

大三,終於有屬於自己的時間,開始忙著專業課,忙著考證。

大四,眼看畢業期限臨近,開始做簡歷,找實習,找工作。

可在大四這一年,大多數學生面臨的焦慮與苦楚,並非以上幾個文字就能一筆帶過。

離畢業還有30天,我還沒找到工作

對於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很多人會有一種慣性認知:“我當過學生幹部,比那些沒有的要更優秀更強,以後寫簡歷也有東西可寫。

真的不知道這種優越感從何而來。

很多人都認為,學生機構是社會的縮影。在這裡,你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或利益攻心,或相互扶持,醜惡的嘴臉,真誠的善意......或許這些會令你提前感受,但那些形式大於實質的活動項目,你所培養到的工作能力,真的是有助於你找到工作嗎?

這樣子講,並非抹滅學生會社團工作的意義。你當然可以收穫為人處世的道理,與他人撕逼的技巧,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工作夥伴等等。很多時候,選擇了,不後悔就行。

當你真正找工作時,褪去了學生的光環,你的那些在校經驗,都只是泛泛而談,對於能夠體現在未來工作上的能力微乎其微。

不可否認,後者比前者更有競爭力。這只是同維度的兩個比較,更別提一些同齡人豐富的海內外經驗或名企經驗。

現實總會給你一巴掌。你所認知的,其實和現實存在著巨大差距。

3

根本在於,很多學生直到求職,都沒有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明確的規劃。

大學老師不會教我們職業規劃,只會叫我們千萬別掛科;父母不會教我們職業規劃,只會叫我們找份穩定工作;我們不會逼著自己做職業規劃,只會在畢業時焦頭爛額地找工作機會。

70%以上的學生,畢業後從事的工作與原專業無關。甚至很多學生,考到了不喜歡的專業,最後只能轉專業或者考研,謀求出路。

很多時候,大部分同學都在大四最後一年,甚至最後半年,去思忖自己未來的求職道路該怎麼走。

去年,我一個表弟大學畢業,他過來找我讓我幫忙找工作,我就問他:

“①你喜歡做哪種工作?

②你能做哪種工作?

③你自身的能力和你追求的職位之間相差什麼?

④你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

第一個問題,表弟就回答我:“不知道。”更別提第二個,第三個了。當然,他也有知道的,第四個,他告訴我:錢!money!

“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麼,卻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是每個畢業生面臨的真實情況。

離開大學這個象牙塔,帶著這樣的困惑,畢業生在求職道路上跌跌碰碰,按部就班地工作著。

有些人向現實低頭,先就業再擇業。在此期間,一工作得不愉快,一言不合就裸辭,再重新找。荒廢時間不說,半年換三四份工作,簡歷被改來改去,更不利於找到稱心的工作。這就是囿於此前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不知道進哪個行業,做怎樣的工作。

離畢業還有30天,我還沒找到工作

4

找工作是一個辛苦的過程。有人海投,每天奔波於各種各樣的招聘會,漸漸把自己的信心、耐心都消磨掉,卻可能還是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我們這代人的焦慮,其實已經不再說沒有出路,而是想要更好的出路。

二十幾歲的我們,雖然過著不同的生活,但說到底,面臨著的焦慮是一樣。我們苦惱於畢業論文,擔心找不到喜歡的工作。

邁過了一個難關後,又會遇到新的大boss,解鎖新的難題。煩惱不會自己憑空消失,煩惱只能靠自己去解決。

只想說:你也許迷茫,也許不捨,但是你畢業了。

象牙塔裡出來的學生們,歡迎來到現實的競技場。

離畢業還有30天,我還沒找到工作

/ 互動 /

你畢業了嗎?

你現在的工作是你喜歡的工作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