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毕业还有30天,我还没找到工作

1

“毕设没写完,工作没找到。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拍完了毕业照。对于未来一筹莫展,迷茫,焦虑。”

这是我一个大四师妹在深夜两点发布的微博。而在此的一小时前,她还在朋友圈晒着和同学、部门成员拍的毕业照,照片上笑容灿烂,丝毫看不出她对找工作的失落。

作为过来人的我,很明白师妹现在的状态。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去哪里做什么?”这个问题就像一根鱼刺哽咽在喉,不致命也让人不舒服。

不管高校的就业率如何,问题的本质在于99%的毕业生对就业本身就很迷茫。

有多少毕业生,到现在还没拿到offer?

又或者说,有多少毕业生,到现在还没拿到真正喜欢的offer?

2

所有“毕业即失业”的焦虑现在想来都有迹可循。

几乎所有大学生,大学四年是混着过去的。这里的“混”,并非指一事无成,只会逃课泡妞的浑噩;这里不乏成绩优异拿奖学金,或者在学生会工作得红红火火的人,当问他们大学期间最大的成就时,他们也哑口无言。

回头看大学四年,大部分学生都沉浸在校园规则下的内部成就中。

在高三时,高中老师哄着我们“上到大学就轻松了。”

念大学时,我们就膨胀了,放飞自我了。

大一大二,有些人忙着学生工作,从部委做到部长再到主席。有些人忙着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

大三,终于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开始忙着专业课,忙着考证。

大四,眼看毕业期限临近,开始做简历,找实习,找工作。

可在大四这一年,大多数学生面临的焦虑与苦楚,并非以上几个文字就能一笔带过。

离毕业还有30天,我还没找到工作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很多人会有一种惯性认知:“我当过学生干部,比那些没有的要更优秀更强,以后写简历也有东西可写。

真的不知道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

很多人都认为,学生机构是社会的缩影。在这里,你会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或利益攻心,或相互扶持,丑恶的嘴脸,真诚的善意......或许这些会令你提前感受,但那些形式大于实质的活动项目,你所培养到的工作能力,真的是有助于你找到工作吗?

这样子讲,并非抹灭学生会社团工作的意义。你当然可以收获为人处世的道理,与他人撕逼的技巧,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等等。很多时候,选择了,不后悔就行。

当你真正找工作时,褪去了学生的光环,你的那些在校经验,都只是泛泛而谈,对于能够体现在未来工作上的能力微乎其微。

不可否认,后者比前者更有竞争力。这只是同维度的两个比较,更别提一些同龄人丰富的海内外经验或名企经验。

现实总会给你一巴掌。你所认知的,其实和现实存在着巨大差距。

3

根本在于,很多学生直到求职,都没有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大学老师不会教我们职业规划,只会叫我们千万别挂科;父母不会教我们职业规划,只会叫我们找份稳定工作;我们不会逼着自己做职业规划,只会在毕业时焦头烂额地找工作机会。

7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原专业无关。甚至很多学生,考到了不喜欢的专业,最后只能转专业或者考研,谋求出路。

很多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在大四最后一年,甚至最后半年,去思忖自己未来的求职道路该怎么走。

去年,我一个表弟大学毕业,他过来找我让我帮忙找工作,我就问他:

“①你喜欢做哪种工作?

②你能做哪种工作?

③你自身的能力和你追求的职位之间相差什么?

④你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第一个问题,表弟就回答我:“不知道。”更别提第二个,第三个了。当然,他也有知道的,第四个,他告诉我:钱!money!

“知道自己不喜欢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是每个毕业生面临的真实情况。

离开大学这个象牙塔,带着这样的困惑,毕业生在求职道路上跌跌碰碰,按部就班地工作着。

有些人向现实低头,先就业再择业。在此期间,一工作得不愉快,一言不合就裸辞,再重新找。荒废时间不说,半年换三四份工作,简历被改来改去,更不利于找到称心的工作。这就是囿于此前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进哪个行业,做怎样的工作。

离毕业还有30天,我还没找到工作

4

找工作是一个辛苦的过程。有人海投,每天奔波于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渐渐把自己的信心、耐心都消磨掉,却可能还是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们这代人的焦虑,其实已经不再说没有出路,而是想要更好的出路。

二十几岁的我们,虽然过着不同的生活,但说到底,面临着的焦虑是一样。我们苦恼于毕业论文,担心找不到喜欢的工作。

迈过了一个难关后,又会遇到新的大boss,解锁新的难题。烦恼不会自己凭空消失,烦恼只能靠自己去解决。

只想说:你也许迷茫,也许不舍,但是你毕业了。

象牙塔里出来的学生们,欢迎来到现实的竞技场。

离毕业还有30天,我还没找到工作

/ 互动 /

你毕业了吗?

你现在的工作是你喜欢的工作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