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我國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喪葬理念上一直講究事死如生。對於喪葬的禮儀制度也是非常講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儀禮》和《喪禮》。就能知道古人對於喪葬事宜,其實已經有了系統而精細的規定了。

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是一位奉行禮制,推崇孝道的人。他曾和人對話時感慨道:“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孔子

說的是人在出生後的三年內,無法離開父母的懷抱,時刻需要父母的照顧。所以在父母逝世以後,孝子也應當還報三年,如同反哺一樣。

這就是古代人父母去世,作為孝子要守孝三年的原因,也是對孝道的一種延續。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孝道

那麼,守孝究竟是怎麼個守法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守孝的定義:守孝又稱為居喪,指的是父母親人去世以後,孝子們在一段時間內在生活行為等等方面對自我的節制。用來表達對逝者的緬懷、哀悼、思念的情感。

要說明的一點是,守孝並不是在父母去世以後就開始的,而是從父母下葬以後才開始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下葬

有人也許會奇怪,去世以後開始守孝和下葬以後守孝也差不了幾天,有什麼區別呢?

即使在我們奉行火葬的今天,親人去世都還要停樞三五七天不等。在古代其實耽誤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也就是停屍的時間會加長。

因為古代更注重風水帶來的子孫福廕,有時候為了一塊風水寶地,甚至不惜傾家蕩產,爭強鬥毆。也有的因為沒有選到合適的埋葬地,而停樞幾年也是正常。

還要搭配死者生辰八字,因寶穴的原因等等。要慎重選擇良辰吉日,又要耽誤些時間。

再就是君臣禮制的問題,天子和諸侯臣子平民停樞時長各有規定。

但各朝又有不同,此不累述。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停樞

在下葬當日,會開喪,也就是某些地方稱為的“豆腐飯”。

在那一天,喪家要開宴宴請前來追悼弔唁的親朋好友,孝子要在一旁叩頭回禮。

這種場景,相信大家在影視劇裡見了很多了。但區別是古時候在開喪當天,痛哭的婦女們要躲在孝帷裡,避不見人。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刻棺、訂酒、購置、報喪、小殮、迎材等等,涉及的步驟非常之多,需要注意的事項的非常繁雜。

但這些都屬於喪禮,和守孝關係不大,不細說。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開喪

我們先說說守孝這三年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叫“反哭”

反哭,就是在埋葬以後的哀悼,此時死者稱為“木主”。

孝子們從墓地捧著死者牌位回家,在家裡安放牌位。

反哭內容有二:

一是安放牌位,牌位要按照死者在家族裡的尊卑地位擺放,千萬不可出錯。

二是哭禱,就是一邊哭一邊祈禱祖先接納死者的亡魂,並對亡魂加以照顧之類的。

從反哭開始,孝子們從早到晚都是要哭的,想到父母的時候就要哭。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反哭

第二步叫“虞禮”

虞禮就是安魂禮,也叫虞祭、做七、齋七、七七等等。

也就是在下葬後,孝子們回家祭拜死者靈位。

從頭七開始設立靈位,供木主(就是死者)。每天要哭拜,早晚都要供奉祭品,每隔七天做一次道場,辦齋宴。

有說虞禮第一次祭拜是從下葬當天舉行,也就是反哭之後。再在第一次虞祭後的第一個柔日(甲丙戊庚壬日是剛日,乙丁己辛聧日是柔日)開始舉行第二次,第三次虞祭在第二次後的第一個剛日舉行。(此查出的兩個資料有衝突,擱置爭議,暫時不表。)

祭奠的次數和時間根據死者的身份地位來的,古代士的虞禮要祭拜三次,大夫的虞禮祭拜五次,諸侯的虞禮祭拜七次,天子的虞禮祭拜九次。

春秋戰國以後,因為樂崩禮壞,就完全亂套了。

現在任何人都可以做七虞,但各地民俗又有不同,儀式、次數、日期和操持的人都有不同。

此時,死者被稱為虞主,虞禮之後,孝子要疏食水飲。

簡單來說,喝粥比較合適。不能吃菜,也不能吃瓜果。

從反哭到虞禮再到卒哭之前的時間內,孝子們都要想到父母就哭,這稱為無時之哭。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虞禮

第三步叫“卒哭”

卒哭也就是百日祭,要選在第三次虞禮之後的一個剛日。要向靈位獻供、舉哀。卒哭舉辦之後,就可以從原來的哀至則哭,變成早晚哭悼一次了。

卒,就是終止的意思。所以卒哭就是終止“無時之哭”,變成“有時之哭”。

卒哭舉行之後,孝子要換上素服,去鄰里親戚家走動,感謝他們的關心和幫襯。遠的親戚朋友,可以通過書信致謝。

卒哭時,孝子的飲食方面和虞禮相同,沒有區別。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卒哭祭品

第四步叫“付禮”

就是將父母的牌位請到祠堂裡去,依附在祖先的牌位旁邊(比如依附在爺爺或者奶奶牌位旁)。

完成以後,再將父母的牌位請回它該放的位置上。

付禮在卒哭之後的第二天舉行,此時牌位還不能安放在祠堂裡。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付禮

第五步叫“小詳”

小詳就是下葬後的第十三個月或者一週年舉行,也可以理解為是週年祭。

小詳的時候,孝子要練冠,練衣。也就是可以去除頭上的喪帶,更換身上的喪服。

但還是要穿著白色的粗布衣服帽子,小詳之後,孝子就可以吃菜和水果了。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守孝

第六步叫“大詳”

大詳就是在下葬後的第二十五個月或者兩週年舉行。

真正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大詳之時對於著裝的要求比較高。

例如不能佩戴飾品,衣服鞋子帽子的數量、顏色、樣式,繡花、材質都有要求。

當然這些要求指的是天子諸侯官員和皇親等等,平民百姓的沒看到詳細記載。

一般只要求素色,沒有裝飾的衣服帽子鞋子就可以了。

大詳舉辦的祭祀要在祠堂宗祠祖廟一類的地方,這一天要把牌位請進去。

要念禱文並告祖先,安放好牌位。然後就可以撤靈床靈座靈堂,停止早晚哭泣。

大詳祭祀完畢後,孝子的飯菜裡才可以加醬醋等調味品。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祠堂祭祀

第七步叫“譚禮”

譚禮也叫譚祭,在下葬後的第二十七個月或者三週年舉行。

此“譚禮”二字的意思是“譚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也就是淡然平安,孝子們不安的心情,從此可以安寧了。

舉行譚禮時,要向牌位叩頭跪拜,供奉祭品,燒元寶蠟燭紙錢。

然後宴請賓客,守孝三年才算完整。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為父母守孝三年,禮制要求竟然這麼嚴格

守孝

守孝三年內,對孝子的其他要求還有:

一、守墓,孝子要在父母墳前搭一個小棚子,穿孝服,睡草蓆,枕磚頭土塊。

二、不能外出應酬,不能出遠門,更不能去旅遊。

三、不能喝酒,不能吃肉。

四、不能看唱歌跳舞,更不能賭博遊戲之類的任何娛樂。

五、春節不能貼紅對聯。

六、不能住家裡。

七、不能和妻妾同房,更不能行夫妻之事。

八、不能剃頭,不能洗澡。

以上內容,還不包括完成以上七步祭祀中的禮節、程序、祭文、禱文等等。

看完以後,還有人覺得自己可以完整的守孝三年嗎?

以前總和人討論古代人和我們現代人比,是不是智商更低一些。

越是整理這些歷史資料,筆者反而越認為,古代人的智慧,其實是另一種我們不可企及的深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