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我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丧葬理念上一直讲究事死如生。对于丧葬的礼仪制度也是非常讲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仪礼》和《丧礼》。就能知道古人对于丧葬事宜,其实已经有了系统而精细的规定了。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是一位奉行礼制,推崇孝道的人。他曾和人对话时感慨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孔子

说的是人在出生后的三年内,无法离开父母的怀抱,时刻需要父母的照顾。所以在父母逝世以后,孝子也应当还报三年,如同反哺一样。

这就是古代人父母去世,作为孝子要守孝三年的原因,也是对孝道的一种延续。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孝道

那么,守孝究竟是怎么个守法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守孝的定义:守孝又称为居丧,指的是父母亲人去世以后,孝子们在一段时间内在生活行为等等方面对自我的节制。用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哀悼、思念的情感。

要说明的一点是,守孝并不是在父母去世以后就开始的,而是从父母下葬以后才开始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下葬

有人也许会奇怪,去世以后开始守孝和下葬以后守孝也差不了几天,有什么区别呢?

即使在我们奉行火葬的今天,亲人去世都还要停枢三五七天不等。在古代其实耽误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也就是停尸的时间会加长。

因为古代更注重风水带来的子孙福荫,有时候为了一块风水宝地,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争强斗殴。也有的因为没有选到合适的埋葬地,而停枢几年也是正常。

还要搭配死者生辰八字,因宝穴的原因等等。要慎重选择良辰吉日,又要耽误些时间。

再就是君臣礼制的问题,天子和诸侯臣子平民停枢时长各有规定。

但各朝又有不同,此不累述。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停枢

在下葬当日,会开丧,也就是某些地方称为的“豆腐饭”。

在那一天,丧家要开宴宴请前来追悼吊唁的亲朋好友,孝子要在一旁叩头回礼。

这种场景,相信大家在影视剧里见了很多了。但区别是古时候在开丧当天,痛哭的妇女们要躲在孝帷里,避不见人。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刻棺、订酒、购置、报丧、小殓、迎材等等,涉及的步骤非常之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的非常繁杂。

但这些都属于丧礼,和守孝关系不大,不细说。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开丧

我们先说说守孝这三年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叫“反哭”

反哭,就是在埋葬以后的哀悼,此时死者称为“木主”。

孝子们从墓地捧着死者牌位回家,在家里安放牌位。

反哭内容有二:

一是安放牌位,牌位要按照死者在家族里的尊卑地位摆放,千万不可出错。

二是哭祷,就是一边哭一边祈祷祖先接纳死者的亡魂,并对亡魂加以照顾之类的。

从反哭开始,孝子们从早到晚都是要哭的,想到父母的时候就要哭。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反哭

第二步叫“虞礼”

虞礼就是安魂礼,也叫虞祭、做七、斋七、七七等等。

也就是在下葬后,孝子们回家祭拜死者灵位。

从头七开始设立灵位,供木主(就是死者)。每天要哭拜,早晚都要供奉祭品,每隔七天做一次道场,办斋宴。

有说虞礼第一次祭拜是从下葬当天举行,也就是反哭之后。再在第一次虞祭后的第一个柔日(甲丙戊庚壬日是刚日,乙丁己辛聧日是柔日)开始举行第二次,第三次虞祭在第二次后的第一个刚日举行。(此查出的两个资料有冲突,搁置争议,暂时不表。)

祭奠的次数和时间根据死者的身份地位来的,古代士的虞礼要祭拜三次,大夫的虞礼祭拜五次,诸侯的虞礼祭拜七次,天子的虞礼祭拜九次。

春秋战国以后,因为乐崩礼坏,就完全乱套了。

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做七虞,但各地民俗又有不同,仪式、次数、日期和操持的人都有不同。

此时,死者被称为虞主,虞礼之后,孝子要疏食水饮。

简单来说,喝粥比较合适。不能吃菜,也不能吃瓜果。

从反哭到虞礼再到卒哭之前的时间内,孝子们都要想到父母就哭,这称为无时之哭。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虞礼

第三步叫“卒哭”

卒哭也就是百日祭,要选在第三次虞礼之后的一个刚日。要向灵位献供、举哀。卒哭举办之后,就可以从原来的哀至则哭,变成早晚哭悼一次了。

卒,就是终止的意思。所以卒哭就是终止“无时之哭”,变成“有时之哭”。

卒哭举行之后,孝子要换上素服,去邻里亲戚家走动,感谢他们的关心和帮衬。远的亲戚朋友,可以通过书信致谢。

卒哭时,孝子的饮食方面和虞礼相同,没有区别。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卒哭祭品

第四步叫“付礼”

就是将父母的牌位请到祠堂里去,依附在祖先的牌位旁边(比如依附在爷爷或者奶奶牌位旁)。

完成以后,再将父母的牌位请回它该放的位置上。

付礼在卒哭之后的第二天举行,此时牌位还不能安放在祠堂里。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付礼

第五步叫“小详”

小详就是下葬后的第十三个月或者一周年举行,也可以理解为是周年祭。

小详的时候,孝子要练冠,练衣。也就是可以去除头上的丧带,更换身上的丧服。

但还是要穿着白色的粗布衣服帽子,小详之后,孝子就可以吃菜和水果了。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守孝

第六步叫“大详”

大详就是在下葬后的第二十五个月或者两周年举行。

真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大详之时对于着装的要求比较高。

例如不能佩戴饰品,衣服鞋子帽子的数量、颜色、样式,绣花、材质都有要求。

当然这些要求指的是天子诸侯官员和皇亲等等,平民百姓的没看到详细记载。

一般只要求素色,没有装饰的衣服帽子鞋子就可以了。

大详举办的祭祀要在祠堂宗祠祖庙一类的地方,这一天要把牌位请进去。

要念祷文并告祖先,安放好牌位。然后就可以撤灵床灵座灵堂,停止早晚哭泣。

大详祭祀完毕后,孝子的饭菜里才可以加酱醋等调味品。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祠堂祭祀

第七步叫“谭礼”

谭礼也叫谭祭,在下葬后的第二十七个月或者三周年举行。

此“谭礼”二字的意思是“谭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也就是淡然平安,孝子们不安的心情,从此可以安宁了。

举行谭礼时,要向牌位叩头跪拜,供奉祭品,烧元宝蜡烛纸钱。

然后宴请宾客,守孝三年才算完整。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包含了为父母守孝三年,礼制要求竟然这么严格

守孝

守孝三年内,对孝子的其他要求还有:

一、守墓,孝子要在父母坟前搭一个小棚子,穿孝服,睡草席,枕砖头土块。

二、不能外出应酬,不能出远门,更不能去旅游。

三、不能喝酒,不能吃肉。

四、不能看唱歌跳舞,更不能赌博游戏之类的任何娱乐。

五、春节不能贴红对联。

六、不能住家里。

七、不能和妻妾同房,更不能行夫妻之事。

八、不能剃头,不能洗澡。

以上内容,还不包括完成以上七步祭祀中的礼节、程序、祭文、祷文等等。

看完以后,还有人觉得自己可以完整的守孝三年吗?

以前总和人讨论古代人和我们现代人比,是不是智商更低一些。

越是整理这些历史资料,笔者反而越认为,古代人的智慧,其实是另一种我们不可企及的深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