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券商再擴容 中信建投A股上市倒計時

“A+H”券商再扩容 中信建投A股上市倒计时

5月25日晚,中國證監會最新核發IPO批文,核准“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5月30日凌晨,中信建投證券在上交所發佈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A股)招股意向書,此次擬發行不超過4億股,且不超過中信建投發行後總股份的5.23%,募集資金淨額約20.69億元。

至此,前十大券商中唯一缺席A股的中信建投證券將完成A股上市。2016年12月,中信建投證券在港股成功上市,登陸A股後,將成為第11家“A+H”上市券商,未來券商龍頭“強者恆強”效應也將更加凸顯。

11個月登陸A股

招股書顯示,中信建投此次A股IPO擬發行股份股數將不超過4億股,申請已獲證監會的核準。本次發行股票全部為公開發行新股,發行股份數量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5.23%。其中,網下初始發行數量為2.8億股,佔本次發行總量的70%;網上初始發行數量為1.2億股,佔30%。中信建投A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淨額約20.69億元,最終發行規模將由中信建投與聯席主承銷商根據相關規定和實際情況協商確定。

中信建投表示,此次A股發行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募集資金運用方面,中信建投表示,將以自身戰略規劃為導向,統一管理和分配擴充後的資本金,強化銷售渠道構建,提升產品優勢,發展創新業務,拓展國際化業務,增強公司資本回報能力,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建投在2005年由中信證券和中國建銀共同設立,主要受讓當時破產的華夏證券的證券業務和相關資產,在2011年9月,由責任制公司改為股份制公司。目前,中信建投第一大股東為北京國管中心,持股37.04%,第二大股東為中央匯金,持股32.93%;中信證券持股比例為5.89%。

與眾多大型券商一波三折的A股上市之路相比,中信建投的A股歷程頗為順利。從去年6月30日,中信建投A股IPO申請被證監會受理;今年4月3日,中信建投A股IPO申請成功過會,到5月25日拿到證監會下發的上市批文,耗時不足11個月。

此前,中信建投於2016年啟動了H股上市計劃,並在短短兩個月內,於2016年12月9日在港股上市。在H股上市後不到半年,中信建投再度啟動了A股上市計劃。2017年6月30日,證監會受理了中信建投證券A股IPO申請。

目前,中信建投將於6月6日確定發行價格,初步詢價時間為6月7日9∶30-15∶00。至此,中信建投正式進入最終上市倒計時。

實際上,今年以來,已有5家券商成功過會,除了中信建投外,還包括華林證券、南京證券、長城證券以及天風證券。若過會券商在年內能夠全部成功上市,那麼A股上市券商數量將達到35家。其中,南京證券已於6月1日進行網上、網下申購,預計將在近日正式上市。

此外,根據證監會網站公佈的最新IPO申請企業情況表顯示,國聯證券和紅塔證券A股IPO申請進入預披露更新階段,中泰證券A股IPO申請狀態為“已反饋”。

待中信建投完成A股上市後,A股將集齊行業淨利的前十大證券公司,同時,中信建投將成為第11家“A+H”股上市券商。

目前共有10家券商已登陸H股和A股,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銀河證券、光大證券、東方證券和中原證券。年報顯示,中信建投證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近165億元,位居“A+H”股上市券商第六位。

淨利潤連降兩年

雖然上市之路頗為順遂,但在過去兩年中,中信建投業績卻連續下滑。

根據中信建投證券在港交所發佈的2017年度業績公告,2017年,中信建投證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0.15億元,同比下降23.65%;實現營業收入合計近165億元,同比下降6.61%。而其2016年的淨利潤為53.13億元,同比下降38.6%。

其中,證券經紀業務的收入是構成中信建投營收的重要來源。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2015-2017年),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分別為人民幣86.22億元、 36.55億元和28.05億元,分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45.35%、27.56%和24.82%。

另一項重要業務為中信建投的投行業務,在報告期各期(2015-2017年),中信建投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分別為30.70億元、約42億元和33.4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6.15%、31.4%和29.62%。

從數據可以看出,經紀業務在報告期內不斷下滑,其中2016年營收不足2015年一半,而投行業務的營收佔比已連續兩年超過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在2016年成為中信建投佔比最大的業務,2017年比重則略有下滑,這與IPO審核嚴監管步入新常態有關。

在招股說明書中,中信建投也做出了風險提示,“本公司的投資銀行業務主要受市場的波動和監管政策變化影響。不佳的經濟狀況會對投資者信心造成不利影響,導致全行業證券發行和併購的規模及數量大幅減少,這可能對本公司的投資銀行業務的收入及本公司的利潤率造成不利影響”。

實際上,投行業務一直是中信建投的優勢業務。根據Wind數據對2016年主承銷商的“募集資金規模”和“承銷項目家數”統計,中信建投拿到“雙料”冠軍,募資總額超過6000億元,項目家數593家。

在2017年,中信建投的投行業務佣金手續費收入按年下降20.3%,其主要由於股權融資承銷規模及債券融資承銷規模因監管和市場因素,分別按年下降6%及20.5%。

值得一提的是,在嚴發審大環境下,中信建投項目過會率高居第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發審委共審核488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380家通過審核、86家未通過審核、22家暫緩表決,全年IPO審核通過率77.87%。中信建投IPO項目過會率高達95.65%。

在投行業務各項指標排名中,中信建投同樣名列前茅。根據WIND數據和全國股轉公司數據統計,2017年中信建投股權融資主承銷家數行業排名第3,主承銷金額行業排名第4。債券業務主承銷家數行業排名第2,主承銷金額行業排名第2,其中公司債的主承銷家數和主承銷金額均位列第1。併購業務方面,重大資產重組項目家數行業排名第1,金額行業排名第2。新三板持續督導創新層掛牌公司數量位居主辦券商第2。

招銀國際分析師隋曉萌認為,中信建投的投行業務優勢將會持續,截至2017 年末,中信建投共有IPO和再融資在會審核項目達到40個和33個,分列行業第2和第1位。招銀國際預計,中信建投在2018 年仍可保持投行業務的行業領先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