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市皇城相府的主人是誰?

唐風宋雨

晉城皇城相府位於山西與河南交界處,是清康熙年間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的故居。這座城堡式建築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分內外兩城。內外城總長為678米,全城總面積3.6萬平方米,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於明崇禎六年所建,名為“鬥築可居”。 外城為清康熙四十二年陳廷敬所建,名為“中道莊”。

陳廷敬的一生,四平八穩,沒有太大的波折,他的仕途可以用順風順水來形容:康熙在位61年,陳廷敬從政53年,輔佐康熙長達半個多世紀,歷經28次升遷,一直做到文源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在王躍文的《大清相國》裡,陳廷敬則被塑造成為一個猶如包拯、狄仁傑靈魂附體的大清福爾摩斯般的存在。一代名相陳廷敬,一生深受康熙信任和倚重,康熙帝評價他“房姚比雅韻,李杜並詩豪” 。意思說陳老爺子,做官堪比姚崇、房玄齡,寫詩堪比李白、杜工部。除了做官,陳廷敬還編書,寫詩。他編的書有《康熙字典》《佩文韻府》《明史》《大清一統志》,還出了自己的一本詩集《午亭文編》——在康熙心目中陳廷敬“寬大老成,幾近完人”,成功人士的典範莫過於此吧?不僅官做得好,讀書人的本行也一點沒落下。


太原晚報

 我們驅車出陽城,沿晉陽高速東行一刻鐘,便進入皇城相府所在的北留鎮。下了高速北折順樊溪河溯流而上,行不數里,一座神秘的鄉間古堡便突兀在人們眼前。這就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國家AAAAA旅遊景區——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一座被世人譽為“東方第一雙城古堡”的明清官宦巨宅。這裡,曾出過九位進士與六位翰林;這裡,曾培育出輔佐清康熙皇帝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這裡,是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所。

 皇城相府這座城堡式建築群,究竟匠心獨具於何處,魅力獨秀於何方?筆者雖不內行,但著實感到了它的非同一般,而且十分奇特,令人震撼。

皇城相府由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靠樊山臨樊溪而建,依山就勢,巍峨壯觀。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防禦明末農民起義軍侵擾所築,名“鬥築居”,城近長方形,周長415米,牆高10餘米,厚2至3米不等,方石築基,牆體兩側青磚砌築,牆中夯築黃土,城牆上砌垛口200餘個,堞樓7座。內城看似古樸簡潔,內部卻結構複雜,頗顯神秘:闢五座城門,但只開西、北兩門,西門額上嵌一匾額“鬥築可居”。


皇城相府的外城又叫“中道莊”,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這一年陳廷敬拜文淵閣大學士。“中道莊”實際是陳廷敬府邸,緊依內城西牆而築,基本呈正方形,主要建築為冢宰第、大學士第,配套建築有書房、花園、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門外有一大一小兩座功德牌坊,城牆以南有南書院、花園、狀元橋、飛魚閣、八卦亭、祖師廟等。此外還有佔地11000平方米的止園書堂,為舊時陳氏家族子弗讀書的地方。


正廳往北為內宅,入大門西折往北沿狹長通道可通花園、假山、魚池等地。花園往北就是專為家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都是捲棚頂也就是羅鍋頂,屋頂上面沒有屋脊與脊獸,與周邊房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一建築樣式的選擇,是陳氏家族崇尚男尊女卑、希望女眷順從封建禮教觀念的切實體現。而管家院與主人房舍的差別則體現了“尊卑有分,上下有等,內外有別”的傳統禮制觀念。還有陳氏宗祠祠堂內的家族世系圖譜,準確無誤地告訴人們陳氏旺族的不同凡響,更是一處顯示“官文化”的特殊陳列。


陳家後人有恬靜遺風,自覺地保護了這些古建築。但居住在這裡的陳姓數百人不為時尚所動,靜靜地守著這宅子。現在這老宅成了全村人的聚寶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