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很多人却天天在吃

吃烤糊的东西可能致癌,吃腌菜可能致癌,吃咸鱼也可能致癌……

大家已经把这些说法当常识记住了。

但如何知道一种食物是否会引起癌症?哪些食物是真正应该少吃或者不吃的呢?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根据实验分析、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将致癌物分成 1 类、2A 类、2B 类、3 类和 4 类共五种。

1 类物质

罪证确凿,与癌症发生明确相关。

2A 类物质

有较强的证据证明可致癌。

2B 类物质

有可能致癌。

3 类物质

无需过于担心,包括茶、咖啡和胆固醇等。

4 类物质

不可能致癌,如已内酰胺。

这些食物要少吃

接下来,我们主要看看 1 类和 2A 类中,与大家息息相关的食物。

1 类致癌物

1. 酒精: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绝经期后乳腺癌

酒精的致癌作用,可以说是「全面开花」。有研究表明,跟不喝酒的人相比,大量喝酒的人(每天喝酒大于 3 次),更容易得上消化道癌症、肺癌、乳腺癌、结直肠肿瘤和黑色素瘤。同样还有研究表明,饮酒除了和以上癌症相关外,还与鼻咽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有关。

2. 加工肉: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

什么是加工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解释是:经过熏制、腌制、风干或其他增加口味或有利于保存的肉类,包括肉干、火腿、肉罐头、腊肉腊鱼等。有充分证据表明,食用加工肉制品会导致结肠癌,每天食用 50 克的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 18%。

3. 中式咸鱼:鼻咽癌

通过腌制和暴晒,经过高浓度的盐腌制而脱水的咸鱼,是传统的广东人的一道美味佳肴。但是,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化合物,它在体外实验中已被证实可致癌。

4. 黄曲霉素:肝癌、肾癌

类物质最常见的是被黄曲霉污染过的花生、玉米。另外,在一些使用花生原料的加工食品(比如花生酱)中,也可能会因为原料发霉而致癌。因此,一定要选择可靠厂家的产品。其他常见的 1 类致癌饮食,还包括吃盐太多(可能导致胃癌)和槟榔(可能导致口腔癌)。目前,其实 1 类致癌物共有 118 个成员,除了以上食物,同属于这各级别的还有大家熟知的香烟、苯、砒霜,多环烃类(烹调油烟和汽车尾气中常有),各种电离辐射、室外空气污染等。

2A 类致癌物

1. 红肉: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当初提出红肉是很有可能的致癌物,引起了轩然大波。红肉是指生的状态发红,熟了以后变暗的肉类,比如生鲜红肉:牛、羊、猪等哺乳动物肉。

有研究证实,红肉摄入会增加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等患病风险。需要强调的是,红肉带来患癌风险的前提是大量与长期摄入。也就是说,红肉被归入 2A 类致癌物,不意味着不能吃了。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要超过 500 克,也就是说一个星期一斤红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减少猪肉在食物中的比例。

记得少吃点。

这些都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很多人却天天在吃

2. 饮食过烫:口腔癌、咽癌、食管癌

经常食用超过 65℃ 的食物容易诱发食管癌,食管粘膜在高温下反复损伤,长期反复的刺激食管粘膜易引起癌变。

这些都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很多人却天天在吃

3.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食管癌、肝癌

咸菜和腌制品里面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这些将诱发肝癌和食道癌等。

还有一系列由油炸、烘焙、烧烤等烹饪方式做成的食物分在 2A 类。除了以上食物,还有很多大家不熟悉、而又抽象的化学物质。

这些都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很多人却天天在吃

令人惊讶的是,经常熬夜的生活习惯,也已被列入这类致癌物。

总结一下,对于 1 类和 2A 类致癌物,要做到能免则免。特别是酒精、香烟和槟榔,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可不仅仅是它们的致癌性。但并不是说,这些食物稍微吃一点点就一定会得癌,因为癌症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偶尔吃一些其实不要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