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描画众生的心理纹路

《心理罪》:描画众生的心理纹路

看《心理罪》,如同看到一条险恶的水道,水面之下纵横交织着人心与人性的暗流,隐藏得那么深、那么黑暗,很难分清那是一种罪恶,还是活着的本能,也许仅是一步之遥,变成了善恶两个世界,所以,廖凡饰演的刑警队长邰伟才会那么纠结、痛苦;而那个牛奶人血的幕后操纵者更是在救人与杀人之间彻底迷失。

《心理罪》 不同于以往烧脑的悬疑惊悚片,不只是在连环嗜血案,变态饮血杀手这个近来国产片鲜见的故事里追求惊险刺激和一波三折,而是在分析犯罪心理、给罪犯“画像”的同时,希望洞察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这里面有智斗、打斗,更是心理上的较量。

《心理罪》:描画众生的心理纹路

可以说,这部作品在类型化的探索上是有一种自觉性的,作品力求描画的是众生的心理纹路,是现实中人们经常遇到会遇到心之迷宫。

比如,应该怎样面对丑恶和仇恨?是让这股邪恶的力量扭曲身心,随之而狂,还是永远不忘记对于人的敬畏,用善意来弥补人性的弱点?正是这个内在的心理空间,让影片角色具备了丰富的层次,比如,廖凡饰演的邰伟是神一样的存在,但也是无法对于过去释怀的普通人,他智勇双全令罪犯闻风变色,但是他的孤独和心结也能够被天才方木一眼看穿,一个人心里隐藏的东西在某个时刻一定会浮现出来,这是探究“心理”的乐趣,也成为了《心理罪》独特的地方。

《心理罪》:描画众生的心理纹路

此外,在IP的改编上,《心理罪》没有走照搬的路线。虽然雷米的犯罪嫌疑系列小说《心理罪》,被誉为十年来最经典的国产小说之一,已经具备了情节细致、逻辑严密的优势,但导演并没有去重复原作,而是重新设定了故事、情感的元素,通过电影语言来视觉化《心理罪》,让观众既可以体会到小说中那种连环杀人的揪心,“血之魅”的神秘暗黑,又可以看到立体化的人物,方木与邰伟的“相爱相杀”。

对于邰伟与方木来说,二人并不是福尔摩斯与华生那样的相辅相成,他们有着各自的人生理念和性格特征,但他们都要面临内心的苦难,都面对着“失去”——邰伟是被幼年时的丧父所伤,而方木则是因为他的年少张狂,单纯热情而疏于防备。正是在“失去”这个共同的点上,邰伟与方木才开始了真正的合作,方木从一个初出茅庐很傲娇的犯罪心理学天才,历经各种伤痛,最后终于成长和蜕变;而背负沉重“心理罪”的邰伟则完成了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心理罪》:描画众生的心理纹路

可见《心理罪》并没有拘泥于“破案”这一个看点,而是在层层包裹中,有着各个方向的延展,这种开拓故事格局的努力值得肯定,让观众能够在被暴力美学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成功地“心理入侵”。

不过,电影的篇幅有限终难兼顾,所以影片在情感方面稍显不搭,而且天才方木有时候的“神来之笔”,有点难于理解,他的高智商有时候会使影片的节奏突然跃进,造成了情节前进的忽快忽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