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過了多少億,好片才不會被錯待?

截至11月20日,2017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500億元,這是中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但是,這個令人鼓舞的數字並不能掩蓋問題,近期不少好的國產電影又被市場錯殺了,《相愛相親》、《不成問題的問題》、《暴雪將至》遭遇了口碑與票房的倒掛,看來,中國電影市場還需要繼續為藝術掃雪破冰。


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斬獲“最佳藝術貢獻獎”、“最佳男演員獎”兩項大獎的《暴雪將至》11月17日在內地上映,豆瓣評分7.2,目前票房為2400多萬。但是,與《暴雪將至》同期上映的電影《降魔傳》評分僅3.1,60%的觀眾都給出1星差評,已淪為爛片行列,票房卻已過7200萬。

票房過了多少億,好片才不會被錯待?

《暴雪將至》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工廠的保衛科長餘國偉,一心想偵破“連環女屍案”成為“神探”,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故事。影片是導演董越的銀幕處女作,但寒徹人心的氣質和順暢的故事節奏、獨特的影像畫面非常見功力,整部電影穩定而又老道,有一種靜水流深的力量。

票房過了多少億,好片才不會被錯待?

不過,《暴雪將至》並不是最“委屈”的,同樣精彩的、根據老舍先生同名小說《不成問題的問題》改編的同名電影,影片本週二上映,故事折射出的中國式人情和那種虛偽的官場作派令人拍案叫絕。

影片在豆瓣評分高達8.1,但首日票房僅僅破百萬,口碑與票房形成強烈倒掛。這也讓人對將於本週五上映的《嘉年華》捏一把汗。《嘉年華》豆瓣評分8.2,是今年威尼斯電影節唯一入圍的華語影片,但其文藝氣質依舊難以讓人對其票房樂觀。

票房過了多少億,好片才不會被錯待?

無論《暴雪將至》、《不成問題的問題》的敘事有多精彩,演員的表演多麼到位,他們卻因為“藝術”二字而被耽擱。這種藝術氣息大於商品屬性,致力於剖析人性的影片在中國電影市場上一直都命運坎坷,一直都是“小眾”的選擇。再加上之前張艾嘉導演的《相愛相親》也被市場所錯待,看來,好片又一次在票房上輸給了幼稚、庸俗的爛片。

按照一定的規律,人們的欣賞口味應該與票房同步提高,人們的觀影需求應該更加多元化,觀眾的心態也應該更為成熟,嚴肅的創作會被更多“識貨”的觀眾所追捧。但是,目前殘酷的現實並不支持這樣的“假設”,觀眾對於電影的視域,還是偏於狹窄,很多電影僅僅靠愛情、搞笑、偶像的標籤就能夠獲得流量,而許多有深度的作品卻無論怎樣用心,都難以讓觀眾來看一眼。

以至於,整個演藝界目前對於好的電影、好的表演方式都缺乏認知,宋丹丹日前就在微博髮長文表示了自己對錶演的看法:“表演藝術——不能只講表演不講藝術。導演讓哭你就能哭出來,讓笑你就能笑出來,這只是表演的基本功。更高層次的創作是演員要根據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選擇一種自己對角色深入理解後最貼近角色的表現方式,這才是表演藝術,是一個演員對‘藝術美’的態度……”這是宋丹丹第二次對過於表演情緒、過於用力的哭戲提出建議。

票房過了多少億,好片才不會被錯待?

但是,看慣了爛片的觀眾對於電影的鑑賞力都浮於表面,演藝界對於表演也都是粗糙而低級,中國電影急需一些“講究”的、深耕細作的作品來提升整體水平,提高觀眾的“見識”,但是,如果市場不支持、觀眾不認可,那麼這樣的影片創作者又怎能長久地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

可以說,《暴雪將至》、《不成問題的問題》、《相愛相親》、《嘉年華》等影片代表著一種嚴肅創作的態度,這種態度若被長期忽略,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注,而投機取巧的爛片卻屢屢被票房鼓舞的話,那麼,這個市場將會變得多麼畸形,就顯而易見了。屆時,真正可憐的不是藝術片,而是那一雙雙毫無鑑賞力的、把惡俗當有趣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