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侃哥在成功大道上迷路了,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开车迷路。

他从厦大附近出发,进入成功大道,跟着导航指示,穿过梧村隧道,然后就开始迷失方向。

当侃哥陷入厦门晚高峰的车流当中,三岁的女儿,还在幼儿园苦苦等待老爸来接。

这让侃哥烦死了车上的导航,“也太不准了,跟飞机上的导航没法比。”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侃哥,87年出生的帅哥,目前在厦航担任机长。

说起这份职业,侃哥这么形容:“只要你买了票,我把你送去你想去的地方。”

听起来好像特别简单,就跟我们平时见过的那些滴滴司机一样。但事实上,机长是一份非常特殊的职业。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想成为飞行员,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高考的时候,经过考试进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读书。学校设在四川,有着严格的培训机制,早些年,中国90%以上的机长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另一种,就是侃哥这样,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前去报名。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侃哥原先读的是计算机专业,面临毕业那年,在网上看到厦航正在招聘,当中有「飞行员」这门职业。

飞行员,听起来是非常酷的工作,很容易让人想起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壮志凌云》,或者吴镇宇和张智霖他们主演的《冲上云霄》。

笔挺的制服,体面的身份,还有据说上百万的年薪。怎么看,都远远好过做一个苦逼程序员。

身为理工男,侃哥发挥了「考试小能手」的威力,英语笔试,智力测试,双语面试,过五关斩六将,顺利进入最终的复试。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每个航空公司,对飞行员都有严格要求。

除了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成为一名机长,还必须相貌堂堂。颜值,在任何时代,似乎都有其价值所在。

体检,是招聘当中最尴尬的环节。进入复试的几百号人,脱光衣服,集体关进一个教室,每个人都要接受医生检查,事无巨细,所有部位被扒开一一看过。

要求最高的,是视力检查,“现场看的不是E字表,而是C字表。”这是最严格的一种检测方式,包括散瞳测试,滴入药水让眼球失焦,可以马上测出眼睛有没有动过手术。

还有转椅测试,坐在椅子上加速转动20圈,站起来走不了直线的人,马上淘汰出局。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最后留下来的,只有极少数人,侃哥是其中一位。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接下来,侃哥在厦门上了半年的基础理论课,了解飞机员是怎么回事。之后被送去加拿大,培训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

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他需要掌握所有的高空知识,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机械制造,空气动力,天文气象,陆空英语,应急常识,等等。

这些知识点,要变成跟肌肉记忆一样,随时随地脱口而出。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熬过两年时间,还要经历最后的考试。每个机长必须考出三本执照,才算基础合格。

第一本是飞行私照,是飞行员行业的入门门槛,拿到飞行私照,可以驾驶私人的小螺旋桨飞机。

第二本是商业执照,持有人可以担任小型喷气机的机长,以及客运飞机副机长。

第三本才是机长的必备——航线执照,只有拿到这本证,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机长。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2010年,侃哥终于拿到这三本执照,成为厦航的飞行员,驾驶「波音737」飞机。

但这还只是开始,他需要先从副机长做起,也就是坐在机长旁边的副驾驶。

副驾驶的主要工作,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机长的助手,甚至徒弟,跟着机长学习如何安全驾驭一架载满乘客的飞机。

这份工作,侃哥整整做了四年,跟着机长学习——每次起飞前飞机加多少油合适,航路颠簸时迅速判断调速还是改变高度,天气不好的日子要不要降落或立刻返航……

在高空,每一个判断都至关重要,来自于飞行经验。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2015年,侃哥成为厦航机长,第一次执行的飞行任务,是从厦门飞往西安。

作为机长,起飞前要召集空乘人员一起开会,核对所有信息,当中细到「厦门-西安」的沿途天气,过多少分钟可能遇到气流,以及怎么应对。

每一次开会,还伴随着「飞机起火如何撤离,飞机被劫持怎么办」等安全讨论。

但事实上,侃哥做机长做到现在,认为危险的事情,其实不是在天上飞,而是“从家里出发,开车到机场的路上”。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当然也遇到过高空危险,比如前不久,他从厦门飞往长沙,在起飞爬升过程中,一群鸟飞过,正面撞击在机翼上,发出巨大的声音。

等飞机在长沙黄花机场降落,波音737的机翼,被撞得坑坑洼洼,布满血迹,还有鸟毛夹在机翼缝里。

这就需要机长做出经验判断,如果是装向发动机,就会直接造成熄火迫降。

侃哥以自己喜欢的一部电影举例,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萨利机长》,也是在起飞爬升过程中,撞上一群飞鸟,发动机全部熄火,萨利机长凭借自己的经验,将飞机迫降在纽约哈德逊河的河面上,成功拯救了155名乘客。

电影最后,当所有人获救,萨利机长才松了一口气,起身离开飞机,“无论何时何地,机长都要最后一个离开。”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一个合格的机长,必须懂得处理好任何一种突发状况,这是硬性规定,也是必备基础。

相比之下,侃哥反而不太知道,怎么处理和三岁的宝贝女儿之间的关系。

每次执行任务,他都要背着女儿收拾行李,不然女儿会可怜兮兮地牵着父亲的衣角,说:“爸爸,你能不能再陪陪我?”

这是侃哥心里最难受的时候。他的工作时间,是「飞四休二」,没有固定周末。遇到恶劣天气,航班延迟,就要通宵飞行。凌晨回家是经常的事,所以跟女儿相处的时间,变得尤其宝贵。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侃哥的妻子,是个空姐。因为在飞机上工作的人,其实生活圈子很小,结婚对象往往内部解决。

这也导致,夫妇两人都很忙,只能把女儿交给爷爷奶奶来带。

做了这么多年的机长,侃哥去过无数城市,但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潇洒,比如上午在北京吃烤鸭,下午去西安吃泡馍。“遇到一天飞四个航段,吃饭就在驾驶室里自己解决,连去机场喝杯咖啡的时间都没有。”

包括飞国际航线,也别指望机长可以帮忙去免税商店扫货。

机长的行李箱是有严格规定的,只允许携带换洗衣物、飞行执照、飞行记录本、飞行耳机、飞行用ipad。“想给女儿买个玩具,就托出国旅游的朋友帮忙带。”

在厦门,一个开飞机的故事|人物

这就是一个厦门机长的故事,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

跟我们一样,他上班下班,他照顾女儿,他开车迷路,他坚持运动,他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但还是有些不同,当侃哥开着车,迷失在成功大道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自己前一晚,飞在西北航线的上空,“那是非常漂亮的夜空,如果运气好的时候,还会看见流星雨在眼前飞过。”

他还是喜欢在天上飞行,这种感觉,远好过被车流堵在成功大道上。庆幸的是,他很快可以接到宝贝女儿了。

------- ---------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分享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关注“开始厦门”

发现厦门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