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老闆、溫州髮廊、溫州炒房團,溫州為什麼這麼有名?

子屠龍

溫州人被稱為“東方猶太人”,顧名思義,就是溫州人會做生意,肯吃苦,有經商的頭腦。



像溫州老闆、溫州髮廊、溫州炒房團,都是對溫州的肯定,在浙江省,溫州的經濟也是排在前列的。這一點一滴都是靠溫州人自己做出來的。經濟學家鍾朋榮曾將“溫州人精神”概括為四句話: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

我曾在一家以色列外企工作(猶太人),這家公司給我的感覺就是團隊精細化,猶太人注重細節,精明,整個公司雖然不到兩百人,但是創造的價值卻是令人匪夷所思。而溫州人也有類似的品質,有一本書叫《精明的溫州人》,可以說也是對溫州人的褒獎。

這大概就是溫州這麼有名的原因吧。


幸福在金華

以龍灣為例:生存環境差(颱風,倭寇),交通不便(隔條江講話都不一樣),只有人均幾分的田地(中原人均幾畝),很久以前就有雞毛換糖的維持家用的習慣,資源貧乏(家裡有姑娘出嫁辦嫁妝都是託人去上海購買)。後來跟上改革發展的黃金三十年,就在這樣地裡環境、生存環境、人文氛圍、國家、地方政府的政策下,有的自己創業、自辦工廠,有的背井離鄉尋求致富機會。朋友幫朋友,親戚帶親戚,兄弟帶姐妹,從搞供銷、彈棉花、修鞋、做鞋、賣眼鏡、賣襪子......(總之社會上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又吃苦耐勞,膽大心細且有遠見成了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90年代,隨著國家城市房地產政策的轉變,房屋不再分配,而是實行了貨幣補貼,自行購買居住用房,誰出價高者歸誰使用,導致宅基地價格節節攀升,房屋越建越高,房地產投資苗頭形成,然後溫州人抓住了房地產的黃金期,又產生了大量的大老闆。現在的溫州,也有很多外地人在溫州通過努力打拼,也成了大小不等的老闆。


87059854622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

天時 站在風口上 改革開放黃金30年,自己創業、自辦工廠,有的背井離鄉尋求致富機會成了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而同時,中國正在進行著一個重要的鉅變:城鎮化!嘗試了各種投資的的溫州人也迅速捕捉商機......

地利 窮 三面山一面海,地少人多,交通不便,人均只能夠溫飽,自古離中原遙遠,羨慕中原的資源和社會環境,白天是老闆晚上睡地板,所以在社會上什麼賺錢,我們就做什麼,不管多苦多累。

人和 改革開放以來,大環境逼著大部分人需要走出來,富了的一部分人,然後朋友幫朋友,親戚帶親戚,兄弟帶姐妹,慢慢完成了原始積累。然後回報地方,在溫州許多的基礎建設都是在國家規劃資金缺少時間慢的情況下民間以自籌自理自力下完成的,行成了藏富與民用富利民的好環境,才能夠在洞察先機下,有能力完成自己的目標和目的, 抱團發展的理念值得學習!


87059854

其實,這三個名詞,都是那些在外闖蕩的溫州人所創造的,讓我們一個個來看看吧。

首先是溫州老闆,專門指代那些溫州商人中比較成功的那些人。上個世紀的時候因為時代的機遇,給溫州的民營企業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發展。那個時候很多溫州商人抓住了這個機遇,瞬間迎來了大發展,幾乎成為了“暴發戶”的代名詞,引起了不少人的羨慕。再加上不少溫州人藉著這波機遇走上了國際的舞臺,所以越發引人注目。

其次是溫州髮廊。因為那個時候的溫州商人大多會選擇出去闖蕩,所以全國各地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因為那個時候的溫州人都喜歡經營髮廊,所以就在當地留下了許多的髮廊一條街,這條街也被稱為了溫州髮廊。當然後來溫州髮廊這個詞的含義又有點變化,有些敏感就不再多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