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组织有限理性

克服组织有限理性

一、文献回顾:个人层面的有限理性

由于人们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无法按照充分理性的模式去行为,即人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所面临的所有选择,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人们试图按照理性去行动,但是由于理性本身是有限的,人们只能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行为”,因而人们进行选择的原则往往不是“最大化”,而是“满意”。(西蒙)

二、文献回顾:组织层面的有限理性

第一,政治冲突与有限理性。传统的决策模式认为,组织决策是一个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过程和结果,但J.马奇提出,任何组织实际上都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组合而成,组织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对决策施加影响,因此,决策和决策实施过程是一个双方或多方“策略互动”的博弈过程,这种“策略互动”在很大程度上以“利益”而不是组织效益最大化为基础,即保护自己的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周雪光)

第二,组织学习过程与有限理性。研究者发现,“组织行为实际上是一个‘边干边学’的过程,组织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从它过去的经历来解释今天、预测未来。”因此,组织的决策常常是从既有经验出发,而不是所谓理性选择的结果,特别是当组织面临新任务时,组织的历史和组织对历史的解释往往指导着组织的决策及其实施。(周雪光)

第三,组织规章制度与有限理性。一般认为,组织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组织决策理性化的重要基础。但是,实际上组织规章制度是一把双刃剑,“组织制度一旦建立就会制约收集信息,即制约对外在环境新信息的反应,因此,在组织制度和适应能力之间有着一个深刻的矛盾。”组织通常自觉或不自觉的以原有的制度规范解决新任务的挑战。(周雪光)

三、破除组织有限理性

组织和个人的决策遵循信息获取分析、传播和行动三个步骤,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组织决策行动的不理性,造成组织运行成本的增加、组织士气的低落、市场机会的丧失、最终的利润下滑

(包括时间、空间、物质资本和精神情感资本的浪费)。

在信息获取分析和传播方面。高层人员无法清晰地组织、表达和传播组织愿景,一线市场人员无法很好地归纳、总结、表达和传播实践经验,两头碰不到一块,高层愿景脱离实际,一线人员实践得不到总结反馈。这是组织管理的普遍问题。

我提出组织要建立专门的“符号分析者团队”,符号分析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市场、人力、财务到战略等财经知识,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要具备科学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符号分析者是信息的捕捉者和分析者,是组织高层和一线人员的传话筒,是组织信息的中央处理器,是新概念、新思路的发明者和推动者。

有了“符号分析者”,高层和一线人员的头脑中零散的隐性的想法可以被系统地组织为显性的知识,在组织中传播,促进组织决策和行动的合理性。这也就是如今咨询团队、智囊、专家学者的重要作用,他们将大量分发复杂的信息抽象为系统的知识,让组织依照逻辑行事,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克服组织有限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