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5·31”新政來襲,概念股紛紛“倒伏”,行業拐點要來臨?

今日,光伏“5·31”新政的殺傷力開始顯現,光伏企業股價暴跌,通威股份(600438)、隆基股份(601012)、陽光電源(300274)、林洋能源(601222)、中環股份(002129)五家股票跌停;光伏板塊中,協鑫集成(002506)跌幅2%;特變電工(600089)跌幅4.91%。

光伏“5·31”新政來襲,概念股紛紛“倒伏”,行業拐點要來臨?

光伏行業股價大跌,是因為國家降低了對光伏發電的補貼。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日前通知,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除5月31日前併網的電站,今年內不再新增有補貼的普通光伏電站指標,有補貼的分佈式光伏指標從過去的沒有限制,收緊為全年僅有10GW指標。

這一政策被認為加速了光伏行業的補貼退坡,光伏企業靠補貼過活的日子將一去不返。不少光伏企業打算裁員、減產,而行業專家認為,“政府補貼減少不見得是壞事,沒有哪個行業靠補貼強大。對行業發展來說,接下來光伏行業將會進行產業兼併重組,行業拐點即將到來。”

棄光現象嚴重,新政為光伏行業打“退燒針”

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佈的“5·31新政”,被稱為“史上最嚴厲光伏政策”,對於資本湧動、狂飆突進的光伏行業來說,“5·31新政”不啻為一針直達病灶的“退燒針”,讓一直過於依賴政府補貼的光伏企業露出真面目。

近年來,過度依賴政府補貼是光伏行業的通病。根據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法》,國家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國家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通過制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目標和採取相應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太陽能利用系統。

光伏行業靠補貼獲得利潤,在行業內已是公開的秘密。地方政府受投資衝動的趨勢,各地紛紛上馬光伏項目。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及累計裝機容量增長不斷快速增長。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從2010年的0.86GW增長到2016年的77.42GW,2016年新增裝機容量34.54GW,累計裝機和年度新增裝機均居全球首位,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受上網電價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2017 年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新增裝機容量53.06GW,累計裝機容量130.25GW。2018年1-4月,已實現新增裝機規模8.75GW。

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西部光照充足地區“棄風棄光”非常嚴重。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區的棄光問題嚴峻,棄光電量達到32.8億千瓦時,棄光率19.7%。其中,新疆、甘肅光伏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分別為32.4%和32.1%。2016年一季度,新疆棄光率甚至一度達到52%。整個2016年,西部地區平均棄光率達到20%。2017年,內蒙古地區棄風棄光電量共100億千瓦時左右,蒙西地區棄風電量71億千瓦時,棄風率17%,棄光4億千瓦時,棄光率11%。

近年來,“光伏項目騙取政府補貼”案件非常之多,針對農村的光伏扶貧項目尤其成為重災區。2018年5月,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佈了光伏扶貧項目核查通知,《通知》對國家光伏扶貧項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通報,特別是虛報冒領、騙取套取國家補貼資金和“重建輕管”、忽視建設質量等問題,《通知》重點提及。

補貼退坡暫停普通光伏電站,行業洗牌在即

雖然能源主管部門在今年早些時候就曾釋放過“將嚴控光伏發展規模”的信號、業內對此有心理預期,但是“5·31光伏新政”出臺後,光伏行業“一夜入冬”。

此次新政的重點是,暫不安排今年普通光伏電站指標、分佈式光伏指標為10GW(1GW=1000MW)、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電價和分佈式度電補貼均下調5分錢。

5·31新政規定,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I類、II類、III類資源區標杆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元、0.6元、0.7元(含稅)。且新投運的、採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2元(含稅)。

我國的光伏產業補貼依靠政府,但是政府財政也存在巨大的缺口,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達到1000億元。因此,光伏發電市場監管政策迎來重大改變,靠補貼的路子行不通了,必須要靠技術革命來完成行業轉型。”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教授稱,短期看,光伏行業的利潤會受影響,一些企業會虧損、倒閉,行業會進行兼併,但是長遠來看取消補貼有利於整個光伏行業發展。

針對“5·31新政”,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對媒體稱,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技術不斷創新突破、全球領先,並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光伏發電在推動能源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光伏發電棄光問題顯現以及補貼需求持續擴大等問題,直接影響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根據新形勢、新要求調整發展思路,完善發展政策。”李創軍表示,新政既是為緩解消納問題,也是為先進技術、高質量光伏發電項目留下發展空間。

未來光伏行業的市場走向如何?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負責人表示:“5 ·31新政” 背景是補貼壓力較大,開發總量的“急剎車”將刺激行業進一步降低開發成本,向無補貼模式發展,並非是為了打壓行業。光伏行業的未來主流將是無補貼項目。“多晶單瓦價格可降至1.4元,光伏平價時代即將到來。”該負責人表示,在今年的上海SNEC展會上,有多晶龍頭企業提出單瓦價格可以下降到1.4元至1.5元的水平,光伏平價上網有望加快到來。

以隆基股份(601012)、保利協鑫能源為代表的行業龍頭正在加快技術革命。2018年4月,多晶陣營的“領頭羊”協鑫剛剛宣佈投資90億在雲南曲靖上馬20GW產能的單晶硅項目,擬許可合營公司採用其CCZ 連續直拉單晶技術生產產品。

隆基股份董事長鍾寶申此前表示,2017年公司的單晶硅片出貨量是21.97億片,目前產能穩居全球第一, 2018年底將達到28GW,2019年底將達到36GW,2020年底將達到45GW。

一位業內人士說,“大魚吃小魚,企業兼併馬上就會出現,洗牌在即,光伏行業發展的拐點快要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