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数量决定了你的财富阶层

文/七大妈

房子数量决定了你的财富阶层 | 七大妈

早上上班乘电梯的时候,看着电梯里穿着各异的人。心里在想,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开什么样的车去什么样的写字楼上班,基本也能判断这人属于哪个社会阶层。

是的,这个社会还是分阶层,从来就有。

房子数量决定了你的财富阶层 | 七大妈

古时候就比较明显了,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一位。我经常听高晓松的脱口秀,跟着他从晓说听到晓松奇谈,又从晓松奇谈又听回晓说。不止一期中他谈过,无论生意做到多大,财富积累到什么程度,住多大的宅子,从商的人依旧没什么社会地位。

我听了很久的另一档栏目是雪峰老师的《国学馆》,有一段时间他经常谈“古代的买官卖官制度”。商人积累了财富,希望能提升自己的身份而去买官。即便官位可以用财富交换,但此官位非彼官位,并没有太多实权,受到很多的限制。可见在古代,社会阶层难以逾越。

房子数量决定了你的财富阶层 | 七大妈

到了现代社会反倒简单了许多,一种是“考试”从政,另一种是财富积累。放在过去,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薪资可观,就会被认为是属于好的阶层。

去年一部大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阶层问题就反映得尤其明显。主人公罗子君离婚前后完全是两个状态,从一个住豪宅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变成了服装店的店员。有个追她的男人老金就曾经发问:“你过去过着这样的日子,你是属于那个阶层的人,你的朋友都是像唐晶这样的人,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

房子数量决定了你的财富阶层 | 七大妈

当然这是戏剧里的,来说说现实的。

我大学毕业后,在电视台工作,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2009年那会一个月工资1800元。薪资不高,但家里人都觉得很体面,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这份工作或者所属的这个圈子比较高级。因为我的父辈,都是从事渔业工作都是蓝领。

说起来也蛮好笑的,在相亲市场:公务员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事业编制,再其次是银行,最后才是企业的,还要分国企还是私企。你看,连婚恋市场也是分阶层的,自然形成了一条鄙视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会问相亲对象一句:家里有几套房子。问得细一点,还会确定是哪个地方的房子。

逐渐逐渐地,房子在大家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当然把房子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其实还是把房子作为一种财富。

不得不承认,我们对拆迁户是心存羡慕的,他们是城市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财富积累的速度怎么都没有直接拆迁来得快,几乎凭借一纸拆迁通知,直接在财富阶层实现跳级。

房子数量决定了你的财富阶层 | 七大妈

因为近十年,一套房子的价值比以前高太多了,除了越来越贵,还也来越难买。能不能买到,不仅体现你的财富实力,还体现你的社会关系网。

然而,讽刺的是,即便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如果当下还没房子的话还是很焦虑,打击着原本的优越感。

当然房子数量不是唯一的标准,还有房子的价值。同样是两套房子,在市区和在下沙显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摇号会缓解这种焦虑?想太多了,摇号促使了这种焦虑的蔓延。能不能在财富阶层实现跨越,现在存在不确定性,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并不是足够“努力”就可以达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