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在擁有百萬流動人口的天河區,豫劇賣唱老藝人以其街邊賣唱的特別形式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也引來諸多糾紛。有人批評其“假唱”,有人投訴其“擾民”。與其他在街頭謀生的攤販並無區別,他們也經常遭遇被城管驅逐。“熟人”增多以後,豫劇的新鮮感褪去,收入逐漸減少。現在,他們將要面臨新的難題。

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天河區

據介紹,他們是來自河南周口太康縣的一群老藝人,都是當年劇團的紅角兒,隨著豫劇在鄉間的沒落,劇團解散了,他們只好返鄉務農。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發現了這種“旅遊”的方式,於是,就結伴而來,一路南下,邊走邊唱邊乞討,“走走玩玩,隨處唱唱,掙點生活費,雖說老了,趁著還能走得動,在農閒的季節,到處逛逛,也長長見識。

劉紅英和周建國是目前廣州街頭豫劇賣唱十二人中的唯一一對固定搭檔的夫妻。這些來自河南省太康縣各個鄉村的豫劇賣唱老藝人,漸漸成為廣州市一道獨特的“景觀”。

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劉紅英做早飯

除了下雨,周建國夫妻倆每天的生活節奏大都相同。早上週建國先起床去佔位,劉紅英隨後起床做早飯,吃完飯後化妝,然後拎著戲服和早飯前往賣唱地點。早上6:40分,劉紅英起床做早餐。

今天的早飯是蘿蔔燉豬皮,比往常豐盛些。劉紅英簡單吃了一點後,把菜中的兩大塊豬皮撈起來放進塑料袋中,加上兩個饅頭,再把煮的稀粥倒進塑料杯裡,用買菜剩下的塑料袋裹了兩層,準備一會帶到中山三院,這是給周建國準備的早飯。

由於沒有鍋,劉紅英做飯一般都比較簡單,煮麵條或者煮菜。早晨煮的蘿蔔燉豬皮還剩下小半盆,將被當做晚餐。

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化妝

化妝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劉紅英先用梳子和髮箍把劉海捲起,露出額頭,然後用肉色的油彩把整個臉部塗抹一遍。拍出底色後,用紅色的油彩塗抹出眼影,並把嘴唇中間打紅。化妝最耗費時間的要數描眉,但她描眉的裝備更是簡陋。沒有描眉筆,劉用一個細小的木棍蘸一點黑色油彩,對著自行車後視鏡開始描眉。

畫完妝之後劉紅英用嬰兒爽身粉撲滿整個面目,拍粉定妝後,已基本成型。不過畫完後的眉毛“一個粗一個細”,劉紅英並不滿意,不過她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了。

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出門

劉紅英拎起幾年前揀來的裝有戲服的藍色NIKE包,放有稀粥和肉皮的塑料袋,開始循著這條走過無數遍的路徑去往賣唱地。

冼村裡的人們都已經熟悉這些來自太康縣的豫劇賣唱者,劉紅英的頭飾和臉部妝容未能吸引他們的注意。然而一走出冼村破敗衰頹的樓區,在從黃埔大道經天河東路、石牌西路到中山三院這段約半個小時的步行路程裡,劉紅英頓時變成了焦點。

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賣唱

9時許,周建國與劉紅英兩人到達目的地。正佳廣場西南角位於天河南一路和正佳大街交叉路口,該處的人流量遠不如崗頂地鐵站。擺攤的主要道具是一張印有“老藝人求助”的麻布,上面畫穿戴整齊戲裝的豫劇角色,寫有“因劇團解散,老藝人還鄉務農,經文化局批准到外地旅遊賣藝”等字,末端屬有“河南豫劇”或其他類似署名。豫劇賣唱十二人總共分成5班,其中除張天倫等4人組成一班外,皆是兩兩一班。每一班都帶有類似“老藝人求助”的介紹情況的麻布。麻布二、三十塊錢一張,複印店多有出售。

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賣唱

擴音機裡傳出“咦”的一聲拉長的調子,劉紅英前後走了幾下小碎步,抖了兩下水袖,跟著曲調唱出“我的吉虎兒……”的唱詞,一天的豫劇賣唱就正式開始。今天照例是《韓吉虎搬兵》、《小二姐做夢》兩首輪流唱。擴音機的聲音和劉紅英的聲音混雜在一起,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旺旺桶裡已經有人放了幾張一塊的紙幣。

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遭城管驅趕

還沒唱足五分鐘,附近的兩名天河區城管過來阻止,其中一名城管表示,到下午4點前有檢查,不能唱。劉紅英笑著說“那先唱完這一會”、“一會就走”,城管沒同意。劉紅英只得卸下剛剛穿好的戲裝。

周建國接過劉紅英帶來的早飯,用饅頭夾著整塊肉皮在路邊大口吃起來,腮幫因為填入過多食物而鼓成橢圓形。

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遭城管驅趕

擴音機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在減輕嗓子負擔的同時,也招致“假唱”的批評。劉紅英非常清楚,如果不用擴音機,收入可能會更多。不過她已對擴音機產生了依賴。擴音機每臺能持續播放約三個小時,三臺恰好能支撐她唱足一天。

走到體育東路和天河路交叉口,周建國兩人還碰到了另一個豫劇賣唱戲組。他們大多麥收時節回家,種完秋後歸來。像遷徙的候鳥,在廣州過完整個冬季。出於春節是收入最高峰期和廣州氣候溫暖的考慮,有些賣唱者過年也不回家。更加“勤奮”的如周建國夫婦,農閒時節都會來廣賣唱。

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點收入

回到家後,劉紅英就馬上開始卸妝。

周建國在清點今天的收穫,收穫不算多。前兩天,還是在中山三院,周建國收入頗豐,約有300元,算是11月份收入最多的天數之一。

不是乞丐,不是騙子,豫劇賣唱者的一天是什麼樣?

保養板胡

空閒時間,周建國多是坐在床頭抽菸,或者是點燃松香焊接板胡的弦口。板胡花費了周建國1050塊,是周建國最貴重的物品。周建國非常愛護他的板胡,每天回來都要用蠟細心的保養。

如今廣州街頭豫劇賣唱的新鮮感褪去,擴音機招致的“假唱”批評都讓豫劇賣唱收入下滑。2011年春節一個月賺6500塊、路人排著隊放錢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而那正是鼓動周建國來廣賣唱的另一個因素。現在,周建國有了一個合班的想法。或許是厭倦了擴音機伴唱的日子,周建國希望能五六個人一起,組成稍大一點的戲班,真拉真唱。此想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一些老人談及此也非常激動。但合班卻面臨著另外的難題——明年還有多少人會留在廣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