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垫钱的村支书

三次垫钱的村支书

——狮子庙镇孤山村王建章的扶贫故事

皮肤黝黑、体格魁梧,退伍后回到了家乡,一起带到家乡的还有他在部队的那股作风,干事儿急,容不得一点拖拉。这是王建章给人第一印象。

王建章是狮子庙镇孤山村支部书记。

村委会旁边的G241国道加宽的时候,村里部分群众的房子要拆迁,赔偿款没下来,群众不乐意,为了让道路早日畅通,王建章就把自己在矿山上用大车拉矿石的钱拿出来先垫付给了群众。

如今的G241国道平整宽阔像一条银蛇盘亘在孤山村的山脚下。

孤山村以前是个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5人,为了拔“穷根”,王建章决定依托本村的地理优势发展经济作物——种烟叶,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是修一条孤山村通往外面的路。

修路需要钱。当时水泥的价格上涨,急性子的王建章为了让工程早日开工,自己掏腰包先垫了6万元。在王建章的带领下,3个月后,通往孤山村里的最后一条山路修通了。

三次垫钱的村支书

王建章(左)和烟农一起交流烟叶种植经验

修好的山路让村里的烟叶有了更好的“出路”,村民张秋生自家的烟地从以前的五六亩壮大到现在的二十亩,一年下来有六万余元的收入。目前孤山村的烟田已发展到200余亩,带动20户群众增收,其中贫困户9户,户年均收入20000余元。

望着此起彼伏、绿意盎然的烟田,王建章的脸上当时并没有太多的喜色,他担心的是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和那些留守在家的乡亲们。

2017年,随着扶贫政策的力度加大,孤山村建起了加工箱包的来料加工厂。起初乡亲们积极性不高,于是王建章就挨家挨户地说。渐渐的,车间里的村民也就多了起来。为了省出时间让乡亲们一天多做几件多点收入,王建章在离车间不远的村委里搭起了伙房,大伙儿的伙食费他不仅自己掏腰包垫,还把媳妇孩子打工挣的钱也往里贴,本来一个月很少回家的他让媳妇更加埋怨。

埋怨归埋怨,乡亲们一天天有了收入,王建章心里却暖暖的。

孤山村的周红娥现在已经是车间里的行家里手,娴熟的技能让她每天有五六十元的收入。来料加工厂是按件算收入,多劳多得,离家近更方便照顾孩子,车间里现在已有50名贫困户就业上岗。

三次垫钱的村支书

王建章在察看村里中药材种植情况

孤山村通过易地搬迁,22户83人在镇上有了新房子。36户贫困户在上洼组发展到户增收中药材种植项目,户均年收入有一万余元。

三次垫钱的村支书

孤山村新落成的文化广场

现在孤山村已全部实现道路硬化5.8公里,村里的路灯一直从山脚装到山顶,新建的综合性文化广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孤山村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今年,王建章决定再发展16个香菇大棚,建两个高山冷水鱼塘,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卢天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