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潛在的藝術家

李堅 Vs 俞麗拿

2018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鳳凰藝術”在此首先祝全世界的少年兒童們節日快樂!如今,國內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從小學習美術、音樂、舞蹈等技能,這正應了中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過的那句話:“美育可以代替宗教,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可見美育在育兒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和獨特作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過,“音樂有一種形成性格的力量,因而應列入年輕人的教育之中”。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專訪俞麗拿、李堅視頻

挪威藝術哲學家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認為,每個孩子都是“本能的繆斯”,具有與生俱來的一種以韻律、節奏和運動為表徵的藝術創造力量。

英國學者研究發現,播放莫扎特或巴洛克音樂給胎兒聽,大部分的胎兒都有安靜、穩定、輕鬆的反應;相反,如果改放巴赫、勃拉姆斯或貝多芬等的交響曲,胎兒的心跳次數及踢媽媽肚子的次數就會增加。未出生的胎兒,在母體中就會對音樂產生不同的感受力,這點已成為大眾共識。

隨著心智的成長,兒童的審美體驗與智力發展也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例如,孩子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晃動身體,能發展節奏感、身體整體協調性;而這一能力的發展,也會更好地促進其對音樂的感知和表達。繪畫對於孩子的視覺、空間知覺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這種能力的發展,又能促進其更好地審美感知和提高繪畫能力……

可見,每個孩子都是潛在的藝術家,但成功的藝術家畢竟少數,所以兒童藝術教育對家長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5月27日晚,中國著名鋼琴家、指揮家,現任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李堅教授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了鋼琴獨奏音樂會。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堅鋼琴獨奏音樂會現場

當晚,李堅為中外觀眾深度詮釋了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貝多芬等作品曲目,在一次次熱烈呼喚中,李堅三度返場,加演ManuelM.Ponce的“Intermezzo”和Moszkowski的“火花”以及賀綠汀的“牧童短笛”。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堅鋼琴獨奏音樂會現場

從《莫扎特 迴旋曲 K.511》《舒伯特 即興曲 D.899》到《貝多芬熱情奏鳴曲》,李堅此次全國巡迴演奏會的曲目既帶領觀眾在古典大師的音樂世界裡自由飛翔,卻也有意識地放棄了一些以簡單炫技著稱的曲目。李堅表示,這些看似“不太高冷”的曲目,恰恰給了現階段的自己很大空間,去嘗試以不同的演奏技法賦予它們新意。

關於藝術家李堅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國際著名鋼琴家、指揮家,現任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李堅

李堅出身於音樂世家。母親俞麗拿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首演者,同時也是上海音樂學院管絃系的教授;父親李國良是上海交響樂團首席長笛演奏家。早年得益於父母在音樂上的薰陶、上海音樂學院洪騰老師的鋼琴技巧訓練和已故的嚴慶祥老師的和聲啟蒙,李堅和鋼琴緣定一生。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堅和鋼琴老師洪騰(中)

1981年,年僅16歲的李堅作為最年輕的選手參加了在巴黎的瑪格麗特·隆一雅克·蒂博國際鋼琴大賽並榮獲大獎。

1985年又以全額獎學金到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深造,他的恩師,貝多芬之第四代傳子霍素夫斯基這樣評價這位年輕的才子:“我可以預見他正在走向一個鋼琴家的光輝前程。”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1987年,李堅以獨奏家的身份與中國中央樂團合作在美國30個城市巡演。1989年李堅成為首位應邀赴臺灣地區演奏的大陸音樂家,他的出現引起轟動,成為當地各大報刊及媒體的頭條新聞。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堅和母親(右一)父親(左二)在臺灣的首演,汪道涵等出席

多年來,李堅一直輾轉於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的音樂舞臺。除了鋼琴獨奏、協奏、室內樂合奏、指揮樂隊,他還鍾情於鋼琴教育—繼1995年起在美國的母校柯蒂斯音樂學院任教五年,又在2009年回到故鄉的母校—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擔任教授及系主任。

李堅的藝術啟蒙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俞麗拿與兒子李堅

和其他的孩子一樣,李堅小時候也坐不住,6歲開始,俞麗拿就開始教他學習小提琴,同時跟隨上海音樂學院洪騰學習鋼琴。當時因為課業的原因,沒有時間同時學習兩種樂器,鋼琴老師建議李堅學鋼琴,“媽媽不好意思拒絕老師的建議,就讓我自己選擇。而我選擇了鋼琴,只有一個原因——學鋼琴時可以坐著。”就這樣,李堅踏上了鋼琴之路。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堅和母親俞麗拿

而俞麗拿在孩子的藝術教育上也很理智,當時她並非刻意讓李堅走音樂之路,主要目的是學習兩門樂器所佔據的時間,可以防止李堅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學壞。“我比較lucky,因為李堅在音樂上確實有天分。”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國際著名鋼琴家、指揮家,現任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李堅

俞麗拿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準確找到自己的孩子的閃光點才是父母教育的成功。”對於那些刻意要培養孩子成為超一流的鋼琴家的父母,俞麗拿建議,如果孩子在音樂上沒有閃光點的話,在音樂上發展不僅僅苦了孩子,更苦了自己。

在音樂上有閃光點以後,俞麗拿覺得要想在音樂上有所發展還需要努力。“努力,一定要努力。不努力,光有天分,是不行的。”在這一點上,李堅和媽媽有著同樣的看法:在學習鋼琴的前十年應該打好基礎,技巧是很重要的,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大量的練習。

但李堅對刻苦有著自己的理解。刻苦並不意味著每天拼命的練習,沒有任何的興趣和快樂。李堅表示“能夠做自己喜歡的音樂,應該是很幸福,很快樂的。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從李堅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在孩子的藝術教育上,天分和努力這兩點是核心。家長更多的是給孩子創造環境和自由的空間,就像老母雞孵蛋一樣,在合適的溫度和自由的空間下,讓小雞自己破殼而出,這樣才能更好的成長。

對話 “鳳凰藝術”

鳳凰藝術 X 李堅

(為了方便閱讀,“鳳凰藝術”= Q)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鳳凰藝術”專訪李堅

Q:您覺得一個好的音樂家他是由哪些組成部分?比如說天賦,比如說勤奮,或者比如說一顆善良又敏感的心,或者說是思想。

李堅:

我記得幾年前,我在卡內基大廳聽馬友友拉巴哈的6首無伴奏大提琴曲子,他一個人從下午一直到晚上,分兩場,因為是6首嘛,每首都要半個小時,非常不容易,一個人在臺上,下面坐了幾千個人。在他拉第5首之前,他說我坐在臺上有點孤獨,因為臺上就他一個人,已經坐在那好幾個小時了。拉完第5首的時候,他說,因為馬上就要爆發中東第一次海灣戰爭了,所以他希望大家能夠保持和平。

琴聲只是一個媒介,他能通過琴聲來傳達他們的思想,這是區別一個偉大的音樂家跟一個音樂匠的區別。

Q:那您怎麼評價自己的音樂風格?

李堅:

我覺得最近我有一個比較大的突破,到了這個年齡,基本上我什麼都不顧了,在音樂上面沒有人可以限制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頂多票賣得不好。但是以前一直因為受了很多專業的訓練,小時候老師說這個說那個,說這個不許做那個不許做,所以腦子裡面很多條條框框的。

但是在藝術表現上面,我認為沒有什麼絕對的對錯,都是一個相對的。我也經常跟學生說,在演的時候什麼都可以做,但是有的事不必要做,而不是說不許這麼做,這從想法上面是有區別的,就是你可以這麼走,但是你不用走到底,你稍微回來一點,因為這樣就夠了。

用這樣的方法跟他們說,他們腦子裡面就不是一直在執行老師的命令。如果是一直在執行老師的命運的話,他就沒有自我,他就不可能發展的很好。我們希望每個鋼琴學生到最後都是有自己的一條路可以走。

對話 “鳳凰藝術”

鳳凰藝術 X 俞麗拿

(為了方便閱讀,“鳳凰藝術”= Q)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鳳凰藝術”專訪俞麗拿

Q:現在很多孩子學琴,您怎麼看待這件事?

俞麗拿:

現在中國有很多的孩子都在學琴,這就是表達了一種經濟發展以後對文化上的需求。音樂的普及讓更多的人理解音樂、熱愛音樂、喜歡音樂,這就是我們的觀眾。

21世紀的孩子們,他們不僅要懂得專業方面的東西,同時他要有更多文化藝術修養的話,就需要學習各種樂器、音樂、美術等等。音樂的面也很廣,除了鋼琴,也有絃樂器,西洋的絃樂器,有中國的絃樂器,二胡、琵琶等等,就是說都有很大的面讓你去接觸。

常常有人說你到了國外去,你不一定是用語言來交流,你是用藝術來交流,用音樂來交流,那他就有了交流的工具,那這樣的話就更能做好一個國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