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推廣不限量套餐,可價格中的“貓膩”有多少?

隨著提速降費的推進,不限量套餐日漸成為運營商主力推廣的產品,套餐價格也在逐步下降。不過,筆者注意到,北京市部分運營商在售的不限量套餐官方價格一個樣,實際售價又是一個樣,顯得撲朔迷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價格戰暴露市場亂象 套餐售價低廉佣金卻高昂

據瞭解,北京移動在官網將不限量套餐定價為98元,但在一些線下代理渠道中,該套餐卻以68元甚至48元的價格出售。按照多數地方運營商的做法,不限量套餐的月價格往往是相當於普通流量套餐的中上水平,而低至50元的價格顯得有些不合常理。

類似地,北京電信也存在標售不同價的問題。標稱99元的不限量套餐經過代理商補貼後,價格搖身一變降至了69元(甚至低至49)。不僅如此,在迪信通等渠道,北京電信還有一款標價468元/年的不限量卡在售,經兩人分享後,價格低至令人咂舌的19.5元/人/月。

有知情人士指出,如此超出常規的低價主要是由於代理商的二次包裝。據悉,根據北京移動的佣金制度,代理商每發展一戶最高可得將近800元的佣金。而北京電信給代理商提供的補貼更接近1400元。在套餐售價低廉的同時,佣金卻如此高昂,背後原因讓人不僅深思。從另一角度考慮,某些運營商的暴利著實令人咋舌。

消費者的迷思:價格低的套餐就是好套餐嗎?

不少消費者在選擇套餐時,會優先比較各家價格,卻不知此時陷入了商家的陷阱。

以北京移動推出的不限量套餐為例,經補貼後,第一年的資費為68元/月,但第二年後該套餐自動恢復原價。也就是說,優惠並不能長期獲得。此外,北京移動和北京電信對待新老用戶差異明顯,老用戶要轉入68/69元套餐十分困難,辦理48/49元的套餐更是難上加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低價源於代理商補貼,這實際上是一種“有今天沒明天”式的低價。不同於運營商直接給出優惠,代理商需要額外給用戶充錢,才能形成最終的低價。在代理商與運營商友好合作期間,這個促銷方式看不出什麼問題,一旦合作破裂或終止,優惠也將不復存在。

以上運營商在大幅降價促銷同時,網絡建設能否跟得上趟,就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了。此前,西南某省電信因大量甩卡,上網用戶太多造成基站負載過大,結果導致整個一個區域的人都上不了網,可見過度釋放不限量產品很有可能引發網絡擁塞。前車之鑑猶在眼前,若類似情形在北京再度發生,屆時要如何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