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换了新“脊梁”: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巴南区第一支柱产业!”日前,一组公布的统计数据令人振奋:今年1-3月,巴南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45亿元,占比30.8%,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40亿元,占比27%。

数据也宣告,巴南将告别以摩托车为主的装备制造“一家独大”历史,工业经济走向动能新旧转换、多点支撑、持续有力的新状态。

巴南换了新“脊梁”: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智睿生物的厂房。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高附加值增长

以摩托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巴南“无可争议”的第一支柱产业,鼎盛时期曾占据巴南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随着汽摩产业逐渐过剩,过于单一的产业布局让巴南陷入发展困局。

按照产业黄金比,一个地区发展3-5个支柱产业最为合适。巴南区经信委主任朱明勇介绍,巴南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从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庆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确定,重点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轻工服装等5大产业集群。

在产业更新换代中,巴南区迅速集聚起惠科电子、智睿生物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500亿级通信技术产业集群,并打造3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同时,激发传统产业的活力,引导推动长安铃木、宗申等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目前,长安铃木新能源汽车、宗申航空发动机等10个转型升级项目已建成投产,新增产值42亿元。

结构优化带来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巴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8%,资产负债率下降6.9个百分点,首次实现产值增长与增长值增长的倒挂,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单纯的产能增长,而是高附加值、高效能增长。

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驱动,然而,巴南却面临创新要素先天不足的短板——辖区内缺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如何克服这一短板,巴南给出的答案是,充分激发企业主体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驱动的主力军。

在我市老牌摩托车企业——宗申产业集团,一栋崭新的技术中心拔地而起。走进技术中心,一间间实验室有序排列,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种实验。正是这里,为宗申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李进介绍,宗申在与加拿大企业合作中发现,加拿大当地群众出行,存在住宅与公共交通脱节的现象,2-3公里的距离,让当地居民不想开车,但走路又太远,于是一种小型代步工具成为当地市场的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宗申的技术中心立即着手设计一款全新的产品:电动倒三轮车。与一般三轮车不同的是,这种倒三轮车稳定性更好,安全性也更佳,而且使用了宗申自主研发的电动系统,经济又方便。

为激励企业创新,巴南区去年为企业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扶持资金和项目补助共约9145万元,区里还出台了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励“菁英计划”,一次性拿出1100多万元集中兑现高级人才奖励,开通为人才服务的一站式绿色通道。

着眼未来 布局朝阳产业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巴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那么未来巴南区的发展潜力又在哪里呢?

木洞镇,长江古水驿。这里,有乡风醇厚、古朴悠扬的“木洞山歌”,这里,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两江新区仅一江之隔,距离江北国际机场22公里,这里,拥有重庆主城区位,却具郊县成本优势,要素成本比重庆主城其他区域低10%-20%,比沿海发达地区低30%-40%。我市一大朝阳产业——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就布局在这里。

“科技的发展,始终是为人服务,而关系到人类生存根本的生命科学,无疑是所有科技的最终方向。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毫无疑问成为了21世纪世界公认的最具光明前景的朝阳产业。”在巴南区木洞镇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园区相关负责人李锐介绍,目前园区已签约入驻智睿生物、美国Athenex、重庆伍舒芳、植恩等多个国际国内项目,项目投产达效后,生物医药产业势必成为巴南工业又一增长极。

据了解,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用地控制规模约60平方公里,目前已与上海张江、武汉光谷、泰州生物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定五方协议,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推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对五方产业均衡发展重点领域进行战略资源整合、关键技术互补共建、技术市场开放和成果转化共享,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医研企一体化合作模式。

古老水驿,正在崛起一座未来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