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抗倭英雄戚繼光

歷史名人:抗倭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17歲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他志在疆場,保國衛民,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名句,畢生有40餘年在軍中度過。明嘉靖年間,倭寇竄擾中國沿海,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激起民眾的反抗。1553年,戚繼光署都指揮僉事,在山東防備倭寇。1555年調浙江都司,次年任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1559年,他鑑於明軍將驕兵惰、紀律松馳、戰鬥力低,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的農民和礦工4000餘,按年齡和身材配發不同兵器,進行編組訓練。他教育士兵嚴守紀律,勇猛殺敵,愛護百姓,終於鍛鍊成一支聞名天下的“戚家軍”。他賞罰嚴明,不計個人恩怨,主張官兵“同滋味”,深受士兵的擁戴。還針對南方多湖澤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的特點,創造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以12人為一隊,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靈活作戰,屢次打敗敵人。

  1561年春,倭寇2000餘人,戰船50餘艘集結於寧波、紹興外海,偵探虛實,伺機入犯。戚繼光偵悉倭寇企圖後,於四月十二日親督舟師出巡海上。倭寇得悉明軍有備,離去。十九日,一股倭寇駕船停泊於象山海口東塔,繼而從奉化東南的西鳳嶺登岸,當晚至寧海以北的團前大肆劫掠。戚繼光判斷倭寇的企圖是吸引在臺州府城、松門、海門的明軍,而後乘虛竄犯臺州。遂立即調整部署:命令樓楠、劉意守台州;胡守仁、張元勳守海門,居中策應;中軍遊擊兵協守新河;任錦率兵速出海上,實施伏擊;自率主力前往寧海,並請寧波海道總兵發兵,水陸會剿。倭寇探知戚家軍向寧海方向運動,台州兵力空虛,遂兵分3路進犯臺州:一路由裡浦登岸,欲犯桃渚;一路由周洋港登岸,欲犯新河;一路泊於健跳、圻頭。浙東沿海警報頻傳。戚斷光針對倭寇分路進犯的特點,決定集中兵力先攻大敵,然後依次剿除,各個殲滅。遂命唐堯臣率領海門和台州之軍救援新河;自領主力先剿寧海之敵,再殲桃渚、健跳等地的倭寇。二十六日,發起新河之戰。正當新河激戰之時,戚繼光已集兵殲滅寧海倭寇,迅速轉兵增援台州。二十七日,在臺州城附近的花街與倭寇遭遇,戚家軍速戰速決,全殲來犯之敵。五月初,倭寇進犯臺州東北的大田,企圖進犯臺州城。戚繼光動員將士樹立以寡擊眾,以劣勝優的必勝信念,主動迎戰。倭寇見勢西竄,欲掠處州。戚繼光決定設伏於倭寇必經之地上峰嶺,待倭寇通過狹谷,突然襲擊,大敗倭寇。二十日,又展開長沙(不是湖南的長沙)之戰,水陸配合,一舉殲敵,時浙江總兵盧鏜、參將牛天錫也率部殲滅進犯寧波、溫州一帶的倭寇。此後,倭寇未敢大規模進犯臺州等地,浙江倭患基本蕩平。台州之戰,戚繼光充分發揮火器威力,在火力掩護下實施衝鋒的火力與衝鋒密切結合,即使用各種性能火器的兵種協同作戰。同時戚繼光在作戰中還採取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先打危害重大之敵,其次殲滅其餘的戰法。

  次年夏,奉命進剿猖獗於福建沿海的倭寇。當時橫嶼島是倭寇在閩北的巢穴,四面環水,易守難攻。他周密部署,選擇退潮之機,命將士輕裝進剿,攜草蓋淤泥鋪路,出敵不意登島,殲倭2600餘。乘勝搗毀倭寇盤踞牛田和林墩的巢穴。1563年四月,奉命率兵萬餘急赴福建,與俞大猷、劉顯部聯合進攻倭寇據為巢穴的平海衛,斬倭2200餘,升福建總兵。同年冬,倭寇萬餘圍攻仙遊。次年二月,他率軍數千馳救,以計惑敵,穩住倭寇,等待援軍到達後,採取內外配合、各個擊破的戰法,解仙遊之圍,乘勝追殲逃倭數千。此後,轉戰福建、廣東沿海抗倭戰場,至1566年,東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1568年,明廷特命戚繼光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總兵官以下悉受節制。16年間,他整飭防務,修築禦敵臺,設立武學,訓練將士,編成一支車、騎、步三者皆備的精銳軍隊,使防禦鞏固,京師安全,敵不敢犯。在作戰訓練中,戚家軍使用了飛刀、飛槍、飛箭及火箭車等先進武器。他與張居正關係密切,張居正死後,他受人排擠,於1583年調廣東。不久,被誣陷奪職,回登州。1588年1月5日病故。所著《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為兵家所重視,其中還保存有很多珍貴的古代武術資料,作品還有《止止堂集》。

  評分:統率B,戰鬥B,智謀B,戰績C,名氣B,綜合B。倭寇多為日本內戰中失敗的流浪武士,戰鬥經驗豐富,戰鬥力頗強;且多由中國人作頭領或內應,對中國內情很熟悉,非常難對付。而戚繼光和俞大猷能在幾年間就討平之,堪稱名將。二人相比,俞大猷老成持重,戚繼光則用兵果敢,所以屢立大功,戰績在俞大猷之上;但與俞大猷的正直清廉相比,戚繼光的操行分頗有些問題,但這就是小節了。

歷史名人:抗倭英雄戚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