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家長後悔買學區房,連二胎都不敢生了!

學區房這些年一直是樓市中不可或缺的住房角色,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老一輩們曾經因為環境問題,並沒有享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他們對於子孫們的教育問題非常重視。


眾多家長後悔買學區房,連二胎都不敢生了!

而城市發展水平的不一樣,也造就了現有教育資源的傾斜性,大城市教育資源更具優勢和多元化,小城市教育資源相對來說匱乏,特別是一些縣城和農村地區,教育資源只能滿足基礎的知識體驗。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也確實影響著孩子們的成長和發展。

在如今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開發商也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特別是大城市裡已經形成了所謂的學區房概念,買房既能優先讓孩子享受入學資格,在名校旁買房更能讓孩子就讀名校,於是乎學區房的價格水漲船高。

記得在前幾年有過這樣一條關於學區房的新聞,在北京西城區一間11.4平米的學區房創造了單價46萬每平米的神話,其總價達到了530萬,這不僅讓很多父母及其網友咋舌,更讓我們重新對於學區房有了新的認知,原來房子與教育掛鉤之後,房價可以突破上限!雖然這只是個案,但也反應出中國家庭對於學區房的重視!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的目標,讀書讀最早,名校上最好,特長要最多,只要是涉及孩子學習的事情都要力爭第一,就連現在買房也要買在名校旁,這讓很多家庭父母倍感壓力。最近筆者看到北京一位學區房家長的吐槽,說自從花重金買了學區房,二胎不敢要了,生活質量也下降了,完全不敢苟同學區房的概念,畢竟每個學校都有考上重點大學的例子!


眾多家長後悔買學區房,連二胎都不敢生了!

這番話其實不僅僅只是該位家長的心裡話,也是很多家長的心裡話!教育資源是有限的,每個家庭條件也不一樣,家長為孩子的未來付出也是正常的。但是當學區房的概念被炒熱之後,家庭的教育成本就明顯上升,像這樣高價的學區房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消費得起,而且上了名校也並不能打包票能夠讓孩子領先於其他孩子,畢竟學習這個事情需要學校硬件的支持,同時也需要家庭父母以及孩子自身的努力。

現在也有很多來自農村小城市的孩子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重點大學,所以硬件教育能間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發展,但不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所以說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不能太依賴於學區房這種硬件設施,因為一般的學校已經能夠給予孩子合格的知識啟發,過分的追求學區房,不僅讓開發商找到了漲價的理由,也讓自身揹負著沉重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