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榆林铁腕治霾 新增公交、出租车全用新能源车

近日,榆林市政府发布了《榆林市铁腕治霾(尘)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到2020年,榆林城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5%(301天),其余各县市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274天)。

新增公交车、出租车全部使用新能源车

《方案》指出,榆林将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防治为重点,协同推进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污染物控制。到2020年,榆林城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5%(301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其余各县市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274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2017年下降8%(39微克/立方米)。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二氧化氮浓度上升和臭氧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方案》明确了铁腕治霾(尘)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的主要工作任务。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削减煤炭消费总量,推行“电化榆林”工程,并稳步推进清洁供暖,现有燃煤集中供热站2019年底前改造完毕。2019年底前,榆林城区255平方公里及各县市区城市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或进行清洁能源改造。

持续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推进高排放机动车污染治理,加快推进以国Ⅱ及以下汽油车和国Ⅲ及以下柴油车等为主的老旧高排放机动车更新工作。在城市公交、厂区通勤、出租以及环卫、物流等领域加快推广和普及新能源车。城市新增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使用新能源车。自2019年1月1日起,逐步停用不符合国Ⅲ标准要求的挖掘机、装载机、叉车、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

全面整治城市面源污染。全面提升施工扬尘管控水平,对落实扬尘管控措施不力的施工工地,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曝光,记入企业不良信用记录。加强渣土车运输监管,车辆必须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杜绝超速、超高装载、带泥上路、抛洒泄漏等现象。控制道路扬尘污染。按照“海绵城市”理念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区车行道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扫。

建成榆林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

大力提升固定源监管水平。全面实行排污许可管理,未按国家要求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企业一律停产整治。深化工业污染源监管,将所有固定污染源纳入环境监管,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安装烟气在线监控设施。完成加油站、油品储运销设施三次油气回收治理。

强化重点时段污染防控。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水平,增强预测预报能力,建成榆林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具备72小时精细化常规预报和168小时潜势预报能力。严格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参照关中地区,在冬季和夏季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要求适时实行错时错峰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