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脫貧 山東438項非遺文化活動推動鄉村振興

6月4日下午,山東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新聞發佈會在濟南舉行,並確定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為“多彩非遺、美好生活”“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

6月9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在實踐中傳承,非遺傳承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我們要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助力脫貧、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致富渠道、鄉村亮點,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助力精準脫貧,推動鄉村振興。”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介紹,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在堅持非遺保護自身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增強參與性、互動性,加大走進校園、進入社區的活動力度。

“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 、推動鄉村振興”對話、臺兒莊古城首屆大運河文化帶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我們的中國夢”2018年全省非遺微視頻大賽、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統工藝比賽山東賽區選拔賽……據瞭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全省各地共開展438項活動,其中,省文化廳開展活動8場,省直文化院團開展活動7場,全省17市開展活動423場。“濟南市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技能比賽,青島市舉辦鴛鴦螳螂拳進學校專場演出,濰坊市舉辦2018中國·濰坊傳統工藝創意設計大賽,威海市榮成市舉辦非遺趕大集等活動。”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王衍良介紹,我省積極推進非遺文化交流,將組織我省12個曲藝項目、62名傳承人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集中展演,支持端午習俗項目參加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