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繭成蝶!傳奇正安走出「脫貧」新路子

化茧成蝶!传奇正安走出“脱贫”新路子

曾經,頂著多塊“國字號”招牌的正安,卻存在著“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尷尬局面,工業底子薄、經濟總量小、發展速度慢是正安的現實,大山阻隔,貧窮成為人們揮之不去的記憶。

而今,這個有著65萬人口的貧困縣,正堅持“適宜區域上果蔬、因地制宜種藥材、尊重環保抓養殖、精心培育護特色”原則,抓新不放舊、抓短不放長、抓大不放小,全縣產業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生動景象,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正提速推進。

7月18日,“脫貧攻堅在行動·同步小康看貴州”——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正安,探索正在上演化繭成蝶的“正安傳奇”。

化茧成蝶!传奇正安走出“脱贫”新路子

“脫貧攻堅在行動·同步小康看貴州”——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正安白茶基地

百姓吃上了“白茶產業飯”

走進正安縣白茶基地,大片的茶園隨坡起伏,在微風中漾著綠浪。

自從貴州省大力發展茶產業以來,正安縣委、縣政府把發展茶產業作為攻堅深度貧困的重要舉措,2012年起,正安以每年淨增茶園5萬畝的速度大抓基地建設,掀起了全縣傾力發展茶產業的高潮。截至目前,全縣35萬畝茶園覆蓋19個鄉鎮100餘個行政村,涉及貧困鄉鎮17個,貧困村48個,帶動全縣種茶農戶12168戶530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81戶8578人。

為破解融資難問題,正安縣強化金融支撐扶持茶產業發展。首先向國開行申請貸款支持產業發展。2012年以來,國開行貴州省分行累計向正安發放茶產業貸款共2.8億元,其中涉及農戶1886戶2.1億元,企業36家0.7億元。

同時,通過農村信用社貸款支持產業發展。2012年至今,縣農村信用聯社累計發放茶產業貸款3億元,對正安天賜、正安桴焉茶業公司等40餘家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正安還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支持茶產業發展,開展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試點,推動了11465畝茶園參保,涉及茶企3家,保險賠款金額240萬餘元,為受災茶農茶企撐起了“保護傘”。

2009年,正安白茶成功申報地理證明商標並獲國家工商總局批准註冊;2011年5月,正安白茶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1年11月,正安白茶被評為“貴州省著名商標”;2012年底,正安縣榮獲“中國白茶之鄉”稱號;2015年7月,“正安白茶”註冊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覆認定為馳名商標;2017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正安白茶品牌價值估價4.03億元。迄今,正安茶葉產品在北京、上海、貴州等歷屆茶博會上獲得32個金獎,其中正安白茶獲金獎5個。

一串串足跡見證著正安縣在正安白茶品牌建設中付出的心血。

2017年,全縣茶葉總產量達12000噸,產值10億元,綜合產值15億元。按照正安縣茶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縣投產茶園達30萬畝以上,按照綠茶畝產值3000元、白茶畝產值5000元以上計算。屆時,正安茶產業綜合產值將達40億元以上。

化茧成蝶!传奇正安走出“脱贫”新路子

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內的產品展示廳

無中生有,吉他產業活力十足

來到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園區內一片繁忙,在貴州貝加爾樂器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激光開料、合桶、裁邊、打磨等各個流水線上機聲轟鳴,工人們幹得熱火朝天。

這個由一群返鄉農民工創辦的企業集群,曾演繹過一年建成投產的正安速度,也曾彈奏過漂洋過海的銷售“神曲”。

“成立一個自己的品牌,銷售自己的產品。”這是貴州貝加爾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山一直以來的夢想。如今他的這一夢想,在吉他產業園內得以實現:線上線下日銷售吉他2000餘把,獲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點贊。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正安縣“無中生有”地興起興旺一個吉他文化產業,並建成初具規模的“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填補了省內空白。並以吉他文化產業助推脫貧探索出新的路徑,有力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改變了當地的貧困落後面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從2013年起,陸續有吉他樂器製造企業落戶正安,通過3年發展,已建成A、B兩個吉他樂器製造產業園區。

已投產的吉他樂器製造企業,除為國際知名品牌代工外,更加註重自主品牌研發和推廣。目前,園區已成功註冊申領了“523”、“0851”、“0818”、“Sevinia”、“wei”、“貝加爾”、“威伯”等自主品牌。通過3年努力,正安·國際吉他文化產業園已初具規模,於2016年5月獲貴州省第四批“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命名。

為推進文化產業助脫貧工程,正安縣委、縣政府把移民扶貧、就業扶貧結合起來抓,結合生態移民搬遷,在“正安·國際吉他文化產業園”附近新建了職業技術學校、移民安置點、醫院、中小學校、電子商務中心,讓困難群眾依附於文化產業園區,可在職業技術學習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可在園區就業、可在園區附近經商、可就近就醫或入學等等。

2017年,園區實現生產吉他510萬把,產值51億元,創稅3億元,解決就業9242人,解決貧困人口就業1160人,帶動4640人脫貧。

化茧成蝶!传奇正安走出“脱贫”新路子

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內,工作人員在組裝吉他

貧困戶走出深山,搬進新居

“我抽到了2棟1-3-4號房,我們家要住新房啦!”正安縣鳳儀鎮梨壩村貧困戶徐萬平一手拿著剛抽到的房號牌,一手握住電話,給家中的妻子報喜。

今年6月,正安縣舉行2017-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分房儀式,來自全縣19個鄉鎮街道的3000餘戶貧困戶,在正安吉他文化廣場上抽取房號、領取新房鑰匙。

2017-2018年,正安計劃安置的3217戶移民,6月30日前全部入住。當日,正安3217戶移民戶14834人如期領到鑰匙,是正安縣委縣政府採取有效措施讓移民搬出大山融入城市、實現脫貧致富,兌現承諾的大好日子。

過去,徐萬平一家6口,住在父輩留下的磚木結構的老房子裡,兩夫妻有4個孩子要撫養,缺乏生產技術,經濟很是拮据。“現在不僅有了新房,還能在家門口就業,往後的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了!”徐萬平激動地說。

“如果不是搬遷,我不可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不可能在家門口上班,易地扶貧搬遷徹底解決我們一家人的居住、收入、看病和孩子上學的問題。”活動現場,貧困戶李光學領到了象徵著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後,幸福寫在臉上。

當天,分房儀式上,正安縣委書記鄧兆桃說,目前,安置點住房和各項基礎配套設施已基本建成,即將開始全面搬遷,將於6月底前全部搬遷入住。

下一步,我們把工作重心移到服務後續管理上來,完善安置點綠化及配套設施,確保按期交房,讓搬遷群眾“搬得放心、住得順心、過得舒心”;各鎮(鄉、街道)要繼續做好搬遷群眾的服務後續管理工作,搬遷群眾較多的鄉鎮原則上要在安置點設置服務窗口,確保搬遷群眾事事有人管、事事得解決。

如何讓搬遷群眾住下來,富起來,幸福開來?首先要確保搬遷群眾戶戶有人就業、人人有機會就業。正安縣積極聯繫有用工需求的本地企業,為搬遷群眾提供就近就業崗位,以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此外,還組織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提升移民在城裡的生存能力,為他們拓展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正安縣已開展18場2000餘人次的就業培訓。經開區、黔靈女家政、珠繡廠、服裝廠等將為搬遷群眾提供2287個就業崗位。在分房儀式現場,有多家公司正在設點招聘員工。

據統計,2014-2016年,正安縣已完成24個安置點建設,安置3374戶15798人,並已全面搬遷入住;2017-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集中選址在瑞濠村,計劃安置3217戶14834人,總投資近1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