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一水秦淮,钟灵毓秀;千秋金陵,文史璀璨。这就是从众多文人大家、方志名家笔下流淌出来的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南京的人文历史,一齐融汇于方志名家的奇思妙构之中,编纂成一部部青史流馨的精品良志。史以志而载,文因志而彰。翻开南京的文献史志,以孙吴《三吴郡国志》、六朝《世说新语》、宋朝《景定建康志》、元朝《至正金陵新志》、明朝《洪武金陵图志》、清朝康熙《江宁府志》和民国《首都志》为代表的地方文献史籍,卷帙似海,广博如林,积淀了南京千古以来的自然、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民俗等社会人文各方面的重要史料,在传扬南京历史文化方面发挥了独特的承载作用。许许多多的方志典籍,不仅成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本身还是一座丰富而珍贵的文化资源宝库,从中飘逸出来的文化特质,凸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神采与气韵。我们着重介绍一批在南京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代名志和地方文献,以飨广大读者和方志爱好者!

丹阳记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南朝方志。刘宋山谦之纂。山谦之(?~约454),曾任学士、奉朝请。受著作郎何承天之托,协撰《宋书》,刘宋孝建元年(454)奉诏续撰。除《丹阳记》外还著有《南徐州记》、《吴兴记》、《寻阳记》。原书已佚,现存辑录本。据佚文,该书记述丹阳郡及属县之地理风俗,尤详于诸县山川古迹。主要有3类:建置沿革,含疆域、分野、镇市、坊里、街巷、桥梁、铺驿;地理风貌,含山川、湖塘、井泉;名胜古迹,含城阙、宫殿、城郭、堂馆、台观、亭轩、第宅、古陵墓、寺院、碑碣等。体例简明,记述详备,历代多所引用。作为南京地区早期地方志,对研究南京地方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后世方志活动也有一定影响。有《说郛》本和清人辑刊本。

建康实录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编年体六朝史。唐许嵩撰。20卷。因记载定都建康(今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史事,故名。许嵩,高阳(今属河北)人,事迹不详。书中记有吴大帝、晋元帝即位至唐至德元年(756)的年数,至德元年或即成书时间。所述起于东汉兴平元年(194),止于陈祯明三年(589),附记后梁。分为吴4卷、东晋6卷、宋4卷、齐2卷、梁2卷、陈2卷。内容以政权变迁和君臣事迹为主,并详记土地、山川、城池、宫苑的建置兴废和处所,以及异事别闻。在正史以外广征博引,参考多已亡佚的典籍《吴书》、《吴录》、《晋中兴书》、《宋略》、《三十国春秋》等50余种,可订补正史遗阙及讹误。作者著书时多作实地考察,书中引用的方志地记达21种,已全部失传,如山谦之《南徐州记》和《丹阳记》、刘澄之《扬州记》、陶季直《京都记》、顾野王《舆地志》等,对研究南京历史地理颇有参考价值。另外其按人物去世时间附载小传的做法也为后世沿用。但体例不精,宋以前为实录体,以后为纪传体,叙事也有矛盾和重复之处。北宋嘉祐三年(1058)由江宁府初刻,现存最早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翻刊本,较通行的是清光绪甘氏刊本。

景定建康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南宋方志。南京现存最早的官修志书。南宋马光祖修,周应合纂。南宋景定二年(1261)成书,50卷。周应合,原名弥垢,号淳叟,自溪园先生,武宁(今江西九江境内)人。淳祐(1241~1252)进士。景定年间(1260~1264)任江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兼明道书院山长。乾道年间(1165~1173)、庆元年间(1195~1200)建康两次修志,但不完备,且无地图。马光祖设局钟山阁,聘周应合修志。该志前有序、表、笺、目录,正文分5类:留都录、建康图、表、志、传。表记大事,志分总序、疆域、山川、城阙、官守、儒学、文籍、武卫、田赋、风土、祠祀,分志下又有细目若干,传分序、古今人表、分传(有10类)、拾遗。此编撰体例为后世广泛采用。其内容合乾道、庆元两志,并经增补、考辨,保存了大量史料。由于两志与所引大部分图书已经佚失,该志已成为研究南宋以前南京历史地理极为宝贵的重要文献。该志还是除《雍录》外存图最多的宋代方志,所存地图19幅大多按上北下南绘制,反映了中国绘图史的进步。明代该书已极为罕见,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经朱彝尊抄得曹寅藏本,复传于世,后又收入《四库全书》。现存最早版本为明影宋抄本。

至正金陵新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元代南京方志。元张铉纂。元至正四年(1344)刊,15卷。张铉,字用鼎,陕西人。长期任教集庆路学。元集庆路学曾于天历年间(1328~1330)修《集庆路续志》,但未加详审。至正三年(1343),集庆路总管府聘张铉入局,续补《景定建康志》,年底撰成。书首有序、修志文移、修志本末、引用书目。正文分地理图考、通纪、世年表、疆域志、山川志、官守志、田赋志、民俗志、学校志、兵防志、祠祀志、古迹志、人物志、摭遗、论辨。体例、篇目大体沿袭《景定建康志》。此外,还广为辑录各种文献,尤以丰富的元代南京地方史料最为珍贵。该志本末明晰,考订较精,无芜杂附会之病。初刻本今存。

洪武京城图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明代南京图志。明王俊华纂修。1卷。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王俊华奉命纂修成书并刊刻行世。专记明初京师南京情况,分宫阙、城门、山川、坛庙、官署、学校、寺观、桥梁、街市、楼馆、仓库、厩牧、园圃13类,并附“皇城”、“京城山川”、“大祀坛”、“山川坛”、“寺观”、“官署”、“国学”、“街市桥梁”、“楼馆”9图。对研究明初南京历史有重要价值。书前有杜泽序、王俊华记。有弘治五年(1492)重刊本。

后湖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明代专志。明南京户科给事中兼管后湖黄册库事务赵官等编,南京户科给事中万文彩等续编。明正德九年(1514)初成。明初下令编黄册,10年一造,送户部,于后湖(今玄武湖)建库保存。正德年间(1506~1521)年,赵官为记其事,历时3年始成8卷,附录诗文2卷。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天启(1621~1627)等朝又陆续增订,增为11卷,分事迹3卷、事例7卷、诗文1卷。事迹记后湖沿革、形势、黄册数目、黄册库架、黄册职官、巡湖职役、后湖界址、后湖公署等;事例为文件汇辑,包括黄册编造、库房建造、禁例、黄册库内部制度等;诗文记晋至明有关后湖及黄册库纪事诗文。该书辑录明代南京后湖赋役黄册库史事,具有档案馆馆志性质。其内容依据《诸司职掌》、《大明会典》、黄册库奏录和存留案卷以及编者之见闻,是研究明代黄册制度及户口、赋役、里甲、财政、官场纲纪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它为研究玄武湖历史也提供了重要史料。

金陵古今图考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明朝图志。明陈沂撰。1卷。陈沂(1469~1538),字鲁南。世居金陵。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历任编修、侍讲,后至山东参政。以不附权贵,改行太仆卿并辞官。工诗,与顾璘、王韦并称“金陵三俊”。有《维桢录》等。该书于正德十年(1515)陈沂应邀修府志时始编,次年书成刊刻。专记金陵建置,自列国至明代,为图15幅。因金陵城郭规制历代差异很大,故又作互见图以分辨。有自序,每图并附文说明。对研究南京历史地理有重要价值。初刻本今存。

南雍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明代国子监专志。明黄佐撰。24卷。黄佐(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广州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历南京翰林院少詹事、南京国子祭酒等职,因与大学士议论不合罢归。撰著有《乐典》、《泰泉集》等与两广志书多种。景泰七年(1456)南京国子祭酒吴节曾撰《南雍志》18卷付印。嘉靖(1522~1566)初南京国子祭酒崔铣重纂未成。嘉靖二十二年(1543),黄佐以其遗稿,携国子监丞赵恒,博士王制、周瑞,助教梅,在吴节《南雍志》基础上加以增删成书,次年刊刻。后历朝增订,天启六年(1626)黄儒炳又撰《续南雍志》。分事纪4卷、职官表2卷、杂考12卷、列传6卷。体例仿《史记》之纪、表、志、传,而略有不同。如“事纪”仿本纪,职官为表,人物为传并附论赞;而杂考分规制、谟训、礼仪、音乐、储养、经籍6考,仿志例。卷首凡例后还列有引用书目88种。今存多种初刻增修本。

南畿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龙江船厂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明代专志。明李昭祥撰。8卷。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成书。李昭祥,字元韬,上海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嘉靖三十年(1551)升工部主事,驻龙江船厂,专理船政。因船厂管理混乱,岁无定法,遂以两年时间撰成该书。书分训典、舟楫、官司、建置、敛财、孚革、考衷、文献8志,一志一卷。内附各种船图26幅。为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作者博考载籍,严谨选材,故资料翔实,富有实用价值,是记述明代造船史和官营手工业管理史的重要文献,对研究郑和宝船具有重要价值。初刻本今存。

盋山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盋山志》八卷,(清)顾云撰,光绪九年(1883年)自刻本。顾云,字子鹏,号石公,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别署江东顾五,室名深柳读书堂,又署盋山。

盋山在南京市西,自龙蟠里至蛾眉岭,沿小仓山过虎踞关,经四望、马鞍诸山抵清凉门、迄乌龙潭而止。凡8卷,分5门。首形胜,次祠庙,次园墅,次人物,次艺文。值得一说的是本志总策划薛时雨。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盋山志。晚清薛时雨太平天国中曾参李鸿章军幕,授杭州知府,以“招抚流亡、振兴文教”为任,后历主浙江崇文书院、江宁惜阴书院,弟子为筑薛庐,顾氏曾负笈从游,于此记述颇详。卷首有汪士铎《序》,略谓文字高简,落枝归叶,若晋魏人语云云。

莫愁湖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莫愁湖志》六卷,(清)马士图撰,嘉庆十四年(1888年)金陵刻本。马士图,生卒年不详,字鞠村,清江宁(今南京)人,诸生,善画山水士女墨竹,工诗,著有《豆花庄诗词钞》等。

莫愁湖,在南京城西。《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莫愁湖志》书前有作者自《序》、明中山王遗像、莫愁湖图、莫愁湖赋,莫愁湖诗,志中分山水、关梁、祠庙,古迹、文考和郁金堂诗证等。该志于莫愁湖与周遭之山水古迹,记载颇详。唯该湖得名于古女子莫愁,莫愁多传说,全国多处有之,附会之处就在所难免了。

白下琐言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白下琐言》十卷,(清)甘熙撰,稿本。甘熙,字实庵、号石安居士(1797—1852),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史学家、金石家、藏书家、方志学者。早年就读于钟山书院,师从散文家姚鼐。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以知县迁广西,道光二十二年升郎中。后任户部广东司兼云南主稿、记名知府等职。

摄山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摄山志》八卷,(清)陈毅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苏州府署刻本。陈毅,字直方,号古渔,清初南京布衣诗人。有诗选《所知集》,多辑录布衣寒士之作;又有《诗概》六卷,今见于《四库未收书辑刊》。除《摄山志》外,陈毅还有《金陵闻见录》六卷,其诗作亦多以南京名胜为题,足见其钟情于乡土文化。

摄山,即栖霞山,在南京市东北。因其形如伞(繖),故初名繖山,又以山中盛产药草,可用以摄生,故名摄山。《摄山志》全书共八卷,除首卷《天章》外,依次为卷一《图说》,卷二《形胜、创始、建置》,卷三《人物》,卷四至卷七载录有关栖霞山寺之各体文学作品,卷八为《考证、灵异、诗话、杂记》。此书最早刊本为乾隆庚戌五十五年(1790年),苏州府署雕印本,其后多家出版社据此本影印出版。

万历应天府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明代南京方志。明应天知府程嗣功主修,汪宗伊、王一化等纂。明万历五年(1577)刊,32卷,现为仅存的明代应天府志。分为郡记3卷,沿革表1卷,历官表3卷,封爵表、科贡表各2卷,荐举表、诏令表、风土志、山川志、建置志、官职志、学校志、田赋志、祠祀志各1卷,杂志3卷,宦迹传2卷,人物传3卷,勋封传、一行传、列女传、杂传各1卷。万历二十年(1592)补刊时又增补15年历官表和记事。该志所记明代典章制度与金陵往事颇与史传相合无谬,对沿革、战争叙述尤详。万历刊本今存。

万历江宁县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明代南京方志。明江宁知县石允珍主修,邑人李登、盛敏耕、顾起元修纂。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刻,10卷。其中表3卷、志6卷、传5卷,分别为:第一卷沿革表、地理志,第二卷建置志,第三卷版籍志、户口志,第四卷祠宇志,第五卷古迹志,第六卷官守表、宦绩传,第七卷科贡表,第八至十卷人物传。该志体例较《正德江宁县志》为精,采录甚严。作志者为当时南京文章名家,历来受人称许。《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体严而事广,文简而义该”,堪为良志。初刻本今存。

金陵玄观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金陵玄观志》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明代南京道教宫观祠庙总志。十三卷,(明)葛寅亮撰,明刻本,原八千卷楼藏书。葛寅亮,字水鉴,号屺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历官南京礼部祠祭司邮中,湖广提学副史等,明亡后参加南明弘光、隆武政权,坚持抗清斗争,最终忧愤而亡。

《金陵玄观志》详细记载了明代南京各道教宫观祠庙的历史沿革、殿堂分布、田地公产、山水古迹、名道事迹、田租赋税、道规制度等,对明代道教史、明代史及南京道教史的研究乃至今天的南京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以及道教界等均有重要价值。

金陵梵刹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南京最早的佛教专志。明葛寅亮编纂。53卷。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南京僧录司刊。葛寅亮,字水鉴,号屺瞻。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南京尚宝司卿。《金陵梵刹志》是其任南京礼部郎中时仿北魏《洛阳伽蓝记》所编。专记南京佛寺,是研究明代佛教史的重要参考书。首2卷为皇帝诗文、诏令等。其后分记灵谷、天界、报恩3大寺和5所次大寺,及所统32所中寺、中寺所领120所小寺。废寺别为1卷。末附《南藏》目录、寺规条例。每寺则详记殿楹、寺产、山川、古迹、人物及名贤题咏等。有天启七年(1627)补刻序文本。

帝里明代人文略

南京最早的断代人物传。清路鸿休辑。24卷。路鸿休,字子仪,晚号青岩逸叟。上元(今南京)人。明崇祯(1628~1644)时为县诸生。勤于著述,有《尚书纪闻》、《遗民行略》、《青岩诗集》等。该书为路鸿休80余岁时开始纂辑,与友人汪檥寻访各宗族家谱,参阅《金陵琐事》、《客座赘语》、《存征录》等书,历4年而成。仿正史、郡志体例,将王侯、官族、名流、技艺等各类人物以宗族为基础,分为天宗、王宗、懿宗、勋宗、品外宗、大学士宗、尚书宗、文武甲科宗、宗系可考、宗系未考10门。内容尤重于风教。有清道光三十年(1850)五月金陵甘氏津逮楼木活字排印本。

康熙江宁府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清代南京方志。有陈开虞本和于成龙本。陈本修于清康熙六年(1667),江宁知府陈开虞主持,邓旭、白梦鼐纂修,次年刊,为清代首部江宁府志。共34卷,分图纪、沿革表、疆域志、山水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科贡表、历官表、官绩传、人物传、古迹志、灾祥志、祠祀志、寺观志、摭佚16类。其中“图纪”收有春秋至清初金陵城邑、山水图17幅,及周亮工跋、高岑绘“金陵四十景图”40幅。于本修于康熙二十年(1681),由江宁知府于成龙主持。分23类,共40卷,现存34卷。在前志的基础上补充了康熙七年(1668)以后的内容,体例略有调整,如增设“帝王世系”和“艺文志”。陈本初刻本和于本抄本皆存。

江南通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清代方志。有康熙本和乾隆本两种。康熙本始修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两江总督于龙成等奉命创修,开局江宁,次年成书。有舆地、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8志,下列34门,共76卷。另附山川等图50幅,由侨居江宁的王概负责绘制。雍正七年(1729)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奉诏重修,雍正九年(1731)十月于江宁开局,至乾隆元年(1736)十月两江总督赵宏恩任上始成,次年刊刻,是为乾隆本,也是通行本。卷首增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朝诏谕、御制诗文4卷,正文仿史例列有10志、68门,较旧志增河渠、杂类两志,共200卷。内容于康熙朝事增补尤多,记江苏详于安徽。其体例门目分类谨严,多有参考价值,常为清代修志者采用。两志初刻本皆存,乾隆本通行有四库全书本。

江宁金石记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清宣统二年(1910)年刊本)

南京文物专志。严观辑。8卷,附《待访目》2卷。清嘉庆九年(1804)赐书堂刊。严观,字子进。江宁(今南京)人。学者严长明长子,为太学生,幼承家学。因父亲谈及乡邦文献时,嘱托他留意金石文字,以补志乘之阙。历时3年,寻山访友,遍拓金陵1府7县的碑刻。自汉迄元,依时代为次,录其全文,附以考证。又将取求而未得者编为《江宁金石待访目》2卷,作为附录,也有同年张敦仁刊本。章学诚称其“于古录之存者,必证以今之所见;又于今之所见,补古录之所无”,必择可知者加以考订,不转抄文辞以求全备。初刻本今存。

嘉庆江宁府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清光绪六年(1880)重刻本)

清代南京方志。清江宁知府吕燕昭主修,钟山书院山长姚鼐总纂。56卷。清嘉庆十六年(1811)刊。分记天章、舆图、疆域、分野、沿革、古今纪年事表、山水、古迹、风俗物产、建置、祠庙、赋役、学校、武备、驿递、秩官、名宦、科贡表、人物、金石、艺文。时江宁辖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7县,故所记内容包括今句容市。该志记述宏富,征引浩博,文辞精炼,体例周备。以33卷篇幅记载人物,为其特色。又以艺文“自南宋景定以来多阙不书”,广为抄采以补其阙,其内容较康熙时所修府志增加不少。姚鼐鉴于“宋元旧志论谬亦多”,故详加考证,“缺者补之,讹者正之,谬乱者削之”,以传信后人。姚鼐视修志为著述之大业,将学术研究与修志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方志的学术价值。光绪六年(1880)重刻时,附校刊记,订正原书讹误。

同治上江两县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清代南京方志。清上元知县莫祥芝、江宁知县甘绍盘修,汪士铎等纂。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30卷。因上元、江宁两县同城而治,山川人物、风俗物产相似难分,故为合志。该志仿《至正金陵新志》,分纪、考、谱、录、图5类。详列28门,各为一卷。分别是圣泽记、大事记、山考、水考、城厢考、田赋考、食货考、学校考、兵考、祠祀考、建置考、艺文考、秩官谱、科贡谱、列女谱、古今人谱、古迹谱、咸丰以来兵事谱、忠义谱、贞烈谱、名宦录、忠义孝悌录、耆旧录、方使录、方外录、图说、摭佚,其中古今人物谱、咸丰以来兵事谱为其特创。参与编纂者多文章名手、地方名宿,故以“体例精详,文章尔雅”获“近代良志”之誉。

光绪续纂江宁府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清代南京方志。清江宁知府蒋启勋、赵佑宸先后主修,汪士铎总纂。15卷。清光绪五年(1879)刘坤一任两江总督,命蒋启勋与汪士铎续纂府志,光绪六年(1880)冬书成刊行。分图说、田赋、军制、祠祀、学校、实政、建置、名迹、艺文、大事表、秩官表、科贡表、兵事表、人物、拾补15门。府县地图7幅由吴崧庆绘制,标有府县边界、道路等。总纂汪士铎和分纂陈作霖、邓嘉缉、秦际唐、甘元焕、顾云、方培容、刘寿曾、朱桂模等都是南京地方著名学者、文士,故该书体严法备,辞简意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赞其“取舍皆有意义,老成典型”。初刻本今存。

金陵通纪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南京大事记。清陈作霖撰。10卷,续4卷。正编于清光绪六年(1880)成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氏瑞华馆刊成。以编年体按年月纂辑历史史书中有关金陵史事。正编记事始于黄帝,迄于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5);续编又名《国朝金陵通纪》,记事始于顺治二年(1645),止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正编合刊,亦单独成册。另有补编附于续编后,记宣统(1909~1911)年间之事。搜葺详瞻,而叙述简要。内容涉及政权更迭、兵事、钱赋、科举等,无关南京地舆的朝章典制等则不收。该书为陈作霖的第一部南京地方史著,与《金陵通传》为姊妹篇。

金陵琐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清代南京地方史志丛书。清陈作霖、陈诒绂等撰。包括陈作霖所撰《运渎桥道小志》、《凤麓小志》、《东城志略》、《金陵物产风土志》4种,以及与孙文川辑、陈作霖重编并补注的《南朝佛寺志》一种,共9卷,合称《金陵琐志五种》,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至宣统元年(1909)由金陵冶麓山房陆续刻成。后其子陈诒绂也撰有《钟南淮北区域志》、《石城山志》,共4卷,称《续金陵琐志二种》。陈作霖又撰《炳烛里谈》,刊于宣统三年(1911)。1963年南京十竹斋将以上8种小志,合刻成《金陵琐志八种》。此丛书记叙南京历代掌故,于人物、山川、街巷、桥道、寺庙、作坊、农商等无所不涉,还附刻地图多种,是重要的乡邦文献。

金陵通传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南京地方人物传记。清陈作霖编纂。45卷,补遗4卷,末附其子陈诒绂《姓名韵编》1卷。始编于清光绪四年(1878),历时近30年成书。光绪三十年(1904)陈氏瑞华馆刊。该书博采史籍、志谱、笔记和小说等,所收传主起自春秋,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共记3000余人。仿正史体例,各传以年代编次,以仕官、儒林、文学、孝弟等分类,事迹相近者编为一卷;采用世传体,合一家族为一传;每卷还加评语,如论赞之例。传主必是金陵本籍,不收寓贤,甄选不重地位官职,唯以事迹成就为依据。书成后广受好评,宣统二年(1910)远传欧洲。后陈诒绂又续1卷、补1卷,于1919年刊成。

新京备乘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民国南京方志。陈廼勋辑,杜福堃纂。3卷。二人籍贯虽非南京,但久居于此,熟悉地方掌故,陈廼勋辑有关于金陵故事的札记稿,经杜福堃参订旧籍,编定体例,于1930年成书。所记地域范围以前代上元、江宁两县为限,时间起于明清,下至民国十九年(1930),尤详于清咸丰、同治以来,对太平天国史事特别留意采辑。分城治、山水、古迹、名胜、园第、祠宇、寺观、陵墓、公廨、街坊、井泉、田赋、军政、建置、政闻、掌故、人物、艺文、金石、名人轶事、风俗、灾劫、物产、杂摭24门,共387则。征引广博,所列参考书目达75种,另外还参考了报章、官书报告等。对研究晚清和民国初年的南京史地有一定价值。有1932年北京清阁南京分店铅印本及1934年重印本。

金陵古迹图考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考古调查文集。朱偰撰。1册。1936年8月商务印书馆铅印。中央大学教授朱偰在1933~1935年的3年间,与同伴3人实地调查南京残存的历代古迹。这是首次运用摄影、测量等现代技术全面考察南京的文物古迹,其调查范围“东至丹阳,西至当涂,南至湖熟,北及浦镇”,并由朱偰执笔成书。有14章、20余万字,附有标注方位、地形的简要地图,资料详实可靠,纠正了许多旧说错误。此书出版后影响很大,被时人视为“谈南京六朝沿革和古迹名胜的专书”,也是今人研究南京古迹的重要参考书。现存初印本及1992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金陵古迹名胜影集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摄影集。朱偰编。1册。1936年商务印书馆印。朱偰在调查南京古迹期间摄影1000余幅,从中选取320幅,编为此书。内容包括六朝、唐、宋、明等历代城郭宫阙、陵寝坟墓、玄观梵刹、祠祀桥梁、园林第宅。《金陵古迹图考》所注图页,皆指本书。为早期重要的南京摄影文献,有珍贵的存史和研究价值。现存初印本。

首都志

南京历代名志文献介绍(部分)

民国南京方志。叶楚伧、柳诒徵修,王焕镳纂。16卷。1935年成书,南京正中书局初印,1947年上海正中书局再版。王焕镳(1900~1982),字驾吾,号览无,江苏南通人。东南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图书目录学和地方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历任杭州大学图书馆长、中文系主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曾编《明孝陵志》。《首都志》分沿革、疆域、城垣、街道、山陵、水道、气候、户口、官制、警政、自治、财政、司法、教育、兵备、交通、外交、食货、礼俗、方言、宗教、人表、艺文、大事表24目。其中气候、警政、自治、司法、外交为新创,原属旧志附庸的交通、礼俗、方言、宗教则独立成目。由于有陈作霖《金陵通传》、严观《江宁金石记》,故人物仅列表,金石不设目。内容精审,记载详明,引文皆具出处。全书还有图52幅、照片75幅、表60幅,专设附图1册,照片、表格及部分图则散见正文中,其对图表的重视和运用为旧志所不及。该志编撰体例、内容均有突破,反映了当时修志的新水平,是中国较早的近代城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