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認真打假這件事,阿里一不小心就上了央視……

今年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評選活動揭曉結果,經過近一個月的評選,“阿里打假第一案”即全國首例電商平臺打假案入選十大案件。作為第一案,此案對司法界和社會的正面示範作用明顯。

據悉,該案還入選了“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和2017中國法治藍皮書。頻頻獲選的背後,是該案於電商、司法及社會的積極破冰意義。

毒害可愛貓貓!無良商家被阿里索賠267萬

關於認真打假這件事,阿里一不小心就上了央視……

被告姚某從2015年開始在淘寶上出售寵物食品。2016年5月,淘寶與瑪氏聯合發現其銷售的“Royalcanin”貓糧存在假貨嫌疑,遂以神秘購買的方式,在該店鋪購買了一袋價格99元的寵物貓主糧。經過品牌方的鑑定,該貓糧為假貨,隨後淘寶將線索移送警方。2016年10月12日,姚某被警方抓獲。

隨後,淘寶以“違背不得售假約定、侵犯平臺商譽”為由將姚某告上法庭。並索賠267萬元。

關於認真打假這件事,阿里一不小心就上了央視……

據悉,此次獲選的“阿里打假第一案”也並非個案。目前,阿里已向法院提起訴訟 12 起,更多像姚某一樣在網上賣假貨的不良商家被訴至法院。

就在今年1月16日,阿里對外宣佈將於近期啟動起訴售假賣家專項月,首批計劃對100個售假賣家展開追償。日前,阿里與法國護膚品牌貝德瑪先後將深圳售假者劉某訴至法院,索賠共計94萬餘元,這也是國內電商平臺首次聯手品牌權利人共同維權。

打假打出學術成果!阿里打假第一案為何頻頻被贊?

關於認真打假這件事,阿里一不小心就上了央視……

在今年年初,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市場學助理教授張凱夫也用來自60.3萬名淘寶消費者、縱跨5個月的購買數據做了一個計量經濟學分析:購買到一個1000元的假貨或劣質商品,會導致在之後的12周內,一個消費者在淘寶平臺上的消費下降3570元。

而因售假分子個人行為引發的平臺商譽損失,更是任何一家電商平臺的無妄之災。

全國首例電商打假案公開宣判意味著國家將網購中的假貨氾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高度,開始通過司法渠道打假,勢必推動打假之路走向制度化、司法化,推動打假主體多元化。

“該案系全國首例電商平臺打假案,其對司法界和社會的正面示範作用明顯。”最高人民法院在推薦理由寫道:該案填補了此類案件審理的空白,為今後類案的審理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此外,有利於促進電商平臺的健康長久發展和國家經濟社會的穩定有序發展。傳遞了社會正能量,明確了司法打假的力度和決心,有利於鞏固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氛圍。

關於認真打假這件事,阿里一不小心就上了央視……

-真的是好棒呢,既然知道淘寶打假是認真的,那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在淘寶上買買買了呢?

-不能?為什麼?

-因為,

沒錢…….

關於認真打假這件事,阿里一不小心就上了央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