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應該如何入門?

靈感獵人-年輕的心

和其他一些學科相比,歷史學實際上是入門門檻比較低的,理工類的學科入門的話需要掌握良好的數理知識,而這些數理知識的掌握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一些應用類的學科則需要掌握非常嫻熟的理論知識,比如經濟學常識、管理學常識等等,但是歷史學不一樣,歷史學雖然也有方法論,但是並不像其他學科一樣那樣有明確的邊際。

歷史學入門毫無疑問最基本的素質就是閱讀文獻,並且能夠從文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歷史學的文獻又是多種多樣的,古代史可能讀一些古書即可,有時候還會涉及一些出土的文物,包括簡帛等等,但是近現代史則不然,除了書籍之外,報紙、檔案乃至音頻、錄像都是資料的存在形式,不管是中國史還是世界史實際上都是這個道理。因此,這就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研讀文獻,不僅需要認真閱讀,而且需要批判性的閱讀,通過互證、內證等方式對史料進行仔細的甄別。

再者,進行歷史學研究單純掌握史料肯定是不夠的,這就和做飯一樣,把菜洗好了,切好了,但是卻不會做菜,同樣也肯定是不行的。因而,在史料之後,我們所要進行的是對史料進行細緻的整理。這就需要我們大量閱讀學界內的一些已有的成果。特別是一些前沿學者的研究成果,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的進入歷史學的研究層面。

因而,歷史學入門別無其他,會讀書即可。


青年史學家

歷史學其實包含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每個學科的入門方式可能都會有所不同,茲僅以中國史為例。

中國史的入門應當以史料為基礎,關於史料,其種類很多,且因時間越往前追溯,史料越少,所以並不限於傳統的二十四史或者二十五史等史籍,還包括出土文獻等等。史料解讀主要是能讀通,就是會句讀,認識繁體字、簡化字等,這是入門課,雖然現在像二十四史等都有點校本,但是一方面不排除點校失誤的情況,另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史籍是沒有點校本的,如《明實錄》、《清實錄》,還有像一些民間文獻諸如家譜、契約也是沒有點校本的,不但沒有點校,且因這些民間文獻編撰者文化層次不一,裡面會有很多簡化字、錯別字或者民間說法,如果沒有一定積累並進行細緻的考證,很難去理解,如在契約中會有“蟲月”之說。

在讀通基礎上進一步利用史料說明問題,這就涉及到另一個方面,即理論知識。這裡的理論知識,是需要在閱讀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掌握(前人的成果尤其強調是名家、大家,先看他們的成果)。因為歷史研究越到後面就越細緻,所以在前期需要廣泛閱讀,不斷進行量的積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復旦大學2008年前後出了一套《研究生·學術入門手冊》,是由著名歷史學者葛兆光先生主持,編者都是各個領域的大家,特別針對剛剛完成大學學業進入碩士生時期的人編寫,意在引導他們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區別大學階段的“常識學習”,叢書編者認為叢書主要包含了“歷史”、“方法”和“視野”三個方面,倒可以為感興趣的同學提供借鑑。叢書包括張隆溪《比較文學研究入門》,戴燕《魏晉南北朝文學史研究入門》,龔雋、陳繼東《中國禪學研究入門》,張伯偉《域外漢籍研究入門》,錢杭《中國宗族史研究入門》,彭林《三禮研究入門》,康保成《中國戲劇史研究入門 : 中國歷史上的大陰謀》,陶飛亞、楊衛華《基督教與中國社會研究入門》,周裕鍇《禪宗語言研究入門》,劉屹《中國道教史研究入門》,範金民《江南社會經濟史研究入門》,芮傳明 《絲綢之路研究入門》,王振忠《徽學研究入門》,嚴耀中、範熒《宗教文獻學研究入門》。


楚邾

通俗易懂的近代學者如錢穆先生的《 秦漢史》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明王夫之《讀通鑑論》,當然結合《史記》《漢書》《資治通鑑》《三國志》《東周列國志》這些會對歷史方面有很重要的幫助,尤其是古典類的斷代史是必經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