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能从“订盒饭”做起,收获或许更多 王彬

一则帖子曾引热议:部门主任对“90后”实习生说:“麻烦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该实习生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 (4月30日广州日报)

实习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由拒绝订盒饭,实质上是囿于固化思维,把“订盒饭”和学习专业知识对立起来了,过于短视、迂腐。“90后”有个性可以理解,但如果把帮同事买盒饭这等小事都看成不合情理的规则,那前辈们又凭什么要带你实践、教你做事,给你发展机会呢?

参加实习前,我父母经常嘱咐我,去单位要勤快一些,眼里要看得见小事,不要张狂,不要眼高手低,要虚心学东西。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做事勤劳、处事灵活、放低姿态才更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获得青睐,在良好的互动中才能真正学到东西。这是比较正常的逻辑思维,在现实中也具有合理性,很显然,那个拒绝订盒饭的实习生没有顺着这个逻辑走。

在实习中,把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看得重些,这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把学专业知识作为自己的唯一诉求,那学到的东西估计很有限。要知道,实习要锻炼的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有“情商”,比如交际能力、团队合作时调控情绪的能力等。显然,如果忽略后者,就可能让自己失去很多实践机会,“专业”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

其实,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情商的培养是有内在联系的,而且后者会直接影响前者。也就是说,我们在实习中,更应着眼于实际,更接地气一些,不应急切,为人处事灵活些,把人际关系理顺,跟领导和前辈们打成一片,这是虚心求教的表现。如果能较好地完成这些基本工作,他们自然愿意与我们交流,给我们更多实践机会,在专业上给予我们更多指导和帮助。这样一来,实习效果也会比预期的更好。

这一点,我在实习中深有感触。我曾在一家报纸实习,一开始领导就跟我说,实习生首先该学的就是分报纸、看报纸,我都认认真真执行。领导让帮忙买烟,去附近银行给财务跑个腿,我也从不拒绝,还会主动提出帮他们做事。最开始,我也会感觉索然无味,无意义,也会想他们是不是瞧不上我,但过一段日子会发现,他们会更愿意带我做事,跟我分享经验,相处起来也更亲密。这样一来,之前的顾虑也就打消了,会发现“身份歧视”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测。这可能就是放低姿态的功劳,它让我更好地融入团队,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当然,不排除现实中的确存在歧视实习生身份的情况,但更多时候,这可能源于实习生与单位其他人的陌生感,也可能与自己的过高定位和心气有关。不管怎样,学会放低姿态,会让我们发现意外的价值,这对实习和以后的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