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依赖洗衣机的惠而浦 跻身中国第三大家电供应商的可能很渺茫

过度依赖洗衣机的惠而浦 跻身中国第三大家电供应商的可能很渺茫

目标也不宜太远

Popo||评论

有目标是好事,但是离现状很远的目标就有点自抬身价哗众取宠了。

中国家电市场经历多年发展,无论是彩电、冰箱、空调等大件家电领域还是烟机灶台、洗碗机等小家电市场,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品牌格局。比如在彩电市场,海信、创维、TCL坐镇第一阵营,长虹、康佳等紧随其后;在空调市场,有格力、美的、奥克斯;在不同类别的小家电市场,也有这不一样的排名,但总体方太、老板、美的等,均有不俗的表现。

得益这么多年的内部充分竞争,其实每个领域的龙头企业都形成了自身比较强悍的优势。以至于它们慢慢从先前强势的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家电业的代表。目前较为我们熟知的家电行业排位靠前的品牌有,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创维等。

过度依赖洗衣机的惠而浦 跻身中国第三大家电供应商的可能很渺茫

中国家电市场品牌众多

关键在此过程中,它们不断取长补短,在保证自身优势不丢失的基础上,通过加速布局新兴领域,快速成为综合性竞争力非常强的家电企业。比如海尔,已经形成了几乎所有家电品类的全覆盖,其中冰箱洗衣机的优势一直持续,而在空调(特别是智能空调)、厨电领域的表现也是蒸蒸日上有目共睹,特别是2016年完成对GE的收购,更是海尔家电实力全面提升的一个表现。

美的则是近些年表现异常抢眼的企业,从小家电企业,几乎在每个家电细分品类都有不俗的表现,几乎都在前三之列,整体实力优秀;格力则凭借在空调领域一家独大的表现,成为在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都很突出的家电企业。

客观说,这三家企业是中国家电业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市值还是盈利能力,都堪称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典范。

虽然很多企业对这三家领军家电行业并无异议,但并不是等同在行动上就会认输认怂。实际上,包括海信、TCL等多家以彩电起家的企业正在经历着凤凰涅槃,它们面临的挑战要比冰洗空大得多。作为家庭互联网的终端,前有互联网品牌乐视、小米的冲击,今有液晶面板涨价冲淡业绩等影响,应该说,这些黑电起家的企业面临的是比其他家电行业更为复杂,更为艰难的行业氛围。

正是这样的氛围,也锻造了它们优于他人的抗压能力。从海信、TCL、创维等企业的规划来看,它们有着一颗不容小觑的规划。

整体说,中国家电行业的品牌较为稳定。换句话说,要想打破这种格局,除非你得拿出真正的本事才行。就在近日,惠而浦在其位于合肥的全球研发中心及中国总部正式启用时,喊出了要“成为中国第三大家电供应商”的愿景。

企业有目标是好事,但是目标离现实太远,未免有非分之想的嫌疑。就目前中国家电业而言,品牌格局大势已定,前三强的营收和业绩都很稳定,而后面几家的布局也是快马加鞭,这些企业都是在充分竞争的家电行业中存活过来的,所以要想挤开他们成为新的一线阵营企业,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

过度依赖洗衣机的惠而浦 跻身中国第三大家电供应商的可能很渺茫

想跻身前身太难

同时结合东方财富关于惠而浦的经营分析看,其过于依赖洗衣机的尴尬一目了然。2017年洗衣机的毛利率虽然高达28.09%,但是其收入占比达到了55.83%。也就是说其表现主要归功于洗衣机。而按照奥维云网的统计,在去年洗衣机市场已经出现新的增长尴尬,销售额虽然有6、7个点的增长,但是销量却没有明显变化,而2018年销量可能还有有3-4个点的下滑。

过度依赖洗衣机的惠而浦 跻身中国第三大家电供应商的可能很渺茫

2017年经营分析

这种情况下,指望消费升级带动销售额单指标的狂拉是不能长久的,如果没有量的支撑,整体销售额比如也会受到拖累最终下行。这就是行业尴尬,可以说也是主营过度倚重洗衣机的惠而浦最大的尴尬。

所以未来多元化也是惠而浦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不过需要认识到的是,在你可见的领域,已经没有什么价值蓝海,比如电视市场的激烈已经众所周知,而冰箱在下滑,空调面临库存堰塞湖,小家电也是诸多品牌介入在激烈厮杀。而且中国家电业的整体品牌格局已经相当稳定,这种情况下,惠而浦喊出了宏大的目标,但到底有没有可以支撑其实现目标的实力,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结合目前中国家电业的大势来看,知易行难,倒是最为贴切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对于惠而浦喊出要成为中国第三大家电供应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基于其自身宏大战略实施的节点,为了吸引市场关注而作出的非现实可行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