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28

每个人好像都曾拥有过一段属于自己的初恋,哪怕是内心深处默默地爱着一个人,没有表达出来。当下,我们越来越浮躁了,完全没有初恋时的心悸,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每天疲于奔命,发现很多身边的人越来越讨厌。究竟是自己出了问题,还是有病的人太多?当我们越来越回归的时候,才发现真正靠近我们的人才是最好的。碎片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我们越来越接近某些人,越来越接近那些你想要的用户。有人说移动社交电商是电子商务的下一个风口。不管这风刮的多么猛烈,我们都应该看到当前共享经济时代的电商发展趋势带来的种种认知,以及我们在感受共享之后带来的病诟以及对这个社会的反思。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常常走在乡村的街头,看到百姓憨实而黝黑的面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但也看到,因为东西廉价或者卖不出去而发愁。

农村电商走过了四年,喜忧参半……

耳边响起那首《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迪克牛仔的一手单曲。

那个年代,风靡了大江南北,潇彧本人也是非常喜欢。

喜欢是因为物质困乏的年代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精神食粮,

喜欢是因为没有粉丝经济没有用户思维却内心深处的感动,

喜欢是因为能够产生共振效应以及触动心弦的好故事表达,

喜欢是因为你与我之间总能够产生共鸣磨出你心中的火花。

哎!不就是一首歌吗?

至于这样吗?

其实,我想表达的根本不是这首歌的本身,

而是我们有没有很好的去了解过自己,了解过你的用户?

在没有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又真正知道他们究竟想要什么?

想爱就爱,该恨就恨。

爱情就是如此简单,痛并快乐着!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如果你把商业比作一份爱情,請原谅我,不是我走火入魔。

因为你根本不懂你的用户。

因为你根本就不尊重用户。

因为你根本就没走进用户。

这个夏天转眼就到来了,

不知不觉2018已经过了一半。

爱情总能擦出火花,那是因为异性相吸,志同道合。

如果我和你也能擦出火花,那是因为你的产品,紧紧地吸引了我。

女人和男人在一起,每一天都会重复爱与被爱的点点滴滴。

产品和用户确定感情,是因为企业有道题做对了,把用户连接在一起;

没有用户的产品,还要靠工业化革命批量生产的时代,有的时候是一种落后。

其实,用户要求的并不多,你的给予,我恰好需要,一切都刚刚好。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品牌与用户

这是我去年写过的一篇文章,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处理好当地农产品,首先要看该农产品有没有可塑性,是大众产品还是地方独特产品?是差异化个性化产品还是共性产品?有没有上行的基因?能不能讲一个好的故事?能不能打造好的品牌?其实该农产品在本地化经营如何?能否像云南的“洋芋”一样在本地化的广泛认知:“土地即洋芋,洋芋即土豆。”

农产品只有先学会本土化、生活化、大众化,才有可能创业化、创意化、电商化,更甚至是国际化。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个辣椒酱的时候,味蕾第一感觉就出来了,“辣,一定辣!”

其实,品牌与用户之间,都会因为一个好的“产品”而进行连接,好的产品会说话,会通过某一视觉,某一画图,一个一个递给大家,其实就是为了递给给最需求的那个人。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好久不见

这是两年前写的一篇文字。

那时候,北京正在办理居民证。

我脑洞大开的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当时,马云先生说:

“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当时,潇彧对所谓的新零售,也进行了阐述。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的物流和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起来。

之所以好久不见,我去了五常,包了块地儿,我也地地道道的当了农民,于是诞生了“米萌仔”,我和米萌仔的故事永远说不清,割不舍,理还乱……

于是,我开始了思考,只

关于米萌仔的一些思考……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当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的观点也越来越成熟。

关于内容电商的一点看法

关于新零售的几点认知

从内容电商到新零售的认知,我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

仁德法师说过,烦恼就是众生,就是我我我,其实烦恼本来没有。

烦恼就像是梦一样,梦醒了就没有了。

确实在没有明白以前,遇到事情暂时会有烦恼,

但明白了以后,烦恼也不可得,烦恼根本也没有。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相信时间可以解决一切人世间烦恼。

若把事情做到极致,首先是你的人品,再次是你的专业。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关于认知

在这里面的谈得更多的是营销,当然还有品牌。

我对品牌的观点就是:

用户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即为品牌。

再渗透一下讲,

品牌就是从某一角度将某一产品差异在用户面前放大!

放大!再放大!重复!重复!再重复!

当差异被放大到一定程度,就在消费者心智中产生了质变,

形成了产品的唯一性,这种认知才能强占用户心智。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如果你想让你,让你的企业变得足够强大,那么请你记住:

在任何阶段,任何节点有并且只能有一个对手。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关于品牌

关于品牌,我的确写过太多太多的文章,如果你每一篇都认真读过,相信你一定收获满满。

比如大道至简 品牌为王,还有品牌与用户品牌营销以及 海水与火焰 。尤其品牌营销与新品爆款,这几篇文章更是让大家记忆犹新(点开链接可以分别再阅读)。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潇彧将品牌的概念翻译成人话:品牌就是你知、我知、他知;大家都知道了并对其产生兴趣,有购买的需求,至于它是什么符号,什么象征,什么标志,什么理念,老百姓不管这些,只要产品品质好,尤其那些年岁久远的,哪怕是排着队的买,这就是老百姓对品牌的理解。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让用户对你产品不断认知,重复认知,渗透认知!

以下十个要素装进你的脑子里好了!

1.名字;2.标识;3.产品;4.价值锚;5.故事;

6.痛点;7.超级IP;8.广告;9.传播;10.引爆。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新生态社群电商如何打造自品牌

自品牌是一种坚定的意志,是一种信仰,是灵魂深处的自信与完美。

我们在网络与自媒体的权衡中,要恰到好处的植入品牌的传播。

如果让自己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你要在这个领域中潜心学习与研究是不够的,还要用心去经营你的产品,打造你的品牌专属。

你要具备足够的努力,足够的激情,足够的耐心,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给你自己制定一个宏伟清晰的目标,好好规划你的事业,将自己置身于品牌之中,你就是品牌代言人,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专家。有效率的工作并制定你的计划,保持灵活清晰的头脑,让自己每天充实与睿智起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掌握你所在企业及所处位置的软技能:

比如你的职业道德、你的人品、你的口碑,

你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

善于交易各路英雄,

有计划的合理安排你的时间,

善于倾听别人给你的对话,善于处理家庭、同事及客户的关系,

能够一句话表达自己是谁,能够准确的表达信息,

能够建立与他人深层次的关系,善于学习,善于阅读的习惯,

不抱怨,积极主动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面对紧急情况的预案,

在头脑风暴中提出创意的能力,要有自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保持灵活的跳跃的思维习惯和应变能力,

当然你要正直、善良,有责任心,敢于担当,幽默感等等。

做好上述这些,学会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离自品牌才更近了一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社交电商的品牌境界

一切电商皆社交;一切社交皆内容;一切内容皆连接;一切连接皆营销;

一切营销皆品牌;一切品牌皆情景;一切情景皆体验;一切体验皆电商;

一切电商皆用户;一切用户皆口碑;一切口碑皆产品;一切产品皆品质;

一切品质皆价值;一切价值皆人文;一切人文皆情怀;一切情怀皆责任。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没有社交网络的思维,产品是无法实现变现的。在聚焦用户的时代,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产品送到用户嘴里去。所以说社群思维,也是未来新社交电商的标配。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如何看待目前的县域电商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

一切本质上毫无意义的事物,以及能够赋予这些事物以意义的人类。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三年后县域电商的风口已经过去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也都“花落各家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精准扶贫还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但是在北上广给孩子买房这件事情,要看前三代的存款够不够,看看有没有其他发财的机会等着呢。有一天有人问你做啥的?我依然会理直气壮的说,老子我是做电商的……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如何看待2018年新零售

如果说新零售是一种新的商业业态,倒不如说老瓶装新酒,

依然还是换一种方式转嫁商品,让用户越来越零距离去体验、感受、认知,

这一切都需要在线支付,那个时候我拥有很多超能力。

过去的零售侧重在“货-场-人”,生产了商品,找到了旺铺,卖给了更多需要的人,所以在传统商业业态中,如星巴克直营店一样,首要的选择“位置-位置-还是位置”,强调“旺铺”是位置决定一切。

在当代共享分享的背景下,新零售的新更是一直认知与影响用户的习惯改变,“新”对“旧”而言,传统的零售业态并没有把大数据作为时时考核的基准,而新零售更多是从大数据层面强调数据的实时在线的数据传输。

而现在的新零售随着移动互联网碎片化时代,更侧重“人-货-场”,人(用户)在哪里,产品在哪里。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只留在了内心深处

用户始终会以他最需要的产品品类或场景任务,来表达自己的强需求。最后他们再去识别相应的品牌,并作出最终的购买决策。

理智的用户不会因为商家的模式或者场景的改变而改变主观意识的购买决策,但是用户的心智一旦被商家占领之后,也会根据商家的模式或者购物场景发生潜意识的产品购买。

所以,一种全新的产品或商业模式出现后,如果商家想让消费者拥有购买你产品的机会,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你所属的品类或解决的场景任务,究竟是什么?是否影响了消费者心智,是否是场景与导购的免费试吃与体验中,打动了消费者的潜需求,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消费者自然而然跟随商家的引导与影响产生购买决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