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如果說要問哪個動物大類是這個世界上最輝煌的類群

,那麼我覺得這個稱號應該屬於昆蟲,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昆蟲種類數目已超過100萬,可能還有幾百萬種在等著被人類發現—每年新發現的品種在7000個左右。然而,在不斷髮現新品種時,昆蟲種類也在不斷減少,每年消失的數量超過我們發現的數量,它們的棲息地。尤其是熱帶雨林日漸遭到破壞。

蜻蜓與蟌

幾個世紀以來,尤其在東方,蜻蜓因其美麗的外表得到了世人普遍的讚譽。中世紀開始,這種美麗的昆蟲就出現在人們的書稿和佛蘭德人的花卉畫中。荷蘭人把蜻蜓畫在瓦片上作為裝飾,日本人則用蜻蜓作為郵票的圖案。它們還成為許多歌曲和詩篇的主題。然而西方的民間傳說則傾向於認為蜻蜓是不詳的象徵。

蜻蜓的英文名“dragonfly”的意思實際上就是“空中的龍”,它們擁有極高超的飛行技藝、超強的視力和色彩斑斕的翅膀,石炭紀時代的某些蜻蜓,翅展足有75釐米,當今最大的蜻蜓目品種,大小隻及這種巨型蜻蜓的1/4。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出土的石炭紀蜻蜓化石

  • 形態與功能

蜻蜓與蟌的幼蟲均為水生,棲息地很廣,幼蟲從8齡到18齡不等體長不超過6.6釐米低等古蜓科蜻蜓的幼蟲期可持續五六年之久,但有些住在臨時水窪裡的蜻蜓或蟌,幼蟲期只有30~40天多天溫帶的某些蜻蜓和蟌,幼蟲期普遍會持續一兩年。而熱帶的某些種類,生命期不超過30天。有些在春天出生的蜻蜓,會在冬天度過最後一個幼蟲期,在隨之而來的春天裡從蛹中孵化出來。而在夏天出生的蜻蜓,則要過來冬天之後才進入最後一個幼蟲期,有時更長,因此孵化的晚。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螳螂

螳螂是靜靜的埋伏著對著獵物進行突然襲擊的食肉昆蟲,它的身體構造幹這個非常適合:大大的複眼、拒絕式口器、三角形的頭部在狹長的前胸(胸部第一節)頂部能自由旋轉;前胸的附肢像鉤子一樣被一排刺武裝起來,具有抓取的功能,好似齒夾式捕捉器,獵物一旦被捉住,逃生的機會就很渺茫了。

所有的螳螂都是肉食性動物,主要捕捉其他昆蟲,包括自己的同類。年輕的螳螂自相殘殺的情況很常見,它們都是獨行俠,有可能那些被觀察到的它們同類相殘的現象只有部分可靠性。對於會守護卵的種類來說,雌性螳螂在自己的後代們從卵中孵化的時候不會去攻擊它們。人們還不清楚是不是在這個時期螳螂母親的食肉本能完全被“切斷”了,還是它能夠把自己的後代和其他潛在了獵物區別開來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前胸附肢常常的鉤子

  • 偽裝和擬態

除了有敏銳的視覺和強大的進行攻擊性武器之外,大多數螳螂都有與植物顏色相近的隱匿性保護色,利用這種保護色,它們能暗中守候獵物。在非洲的乾旱季節,

許多綠色螳螂體色會根據所處的環境變為棕色非洲和澳大利亞的有些螳螂種類,順應環境的變色有時非常突然,比如經常發生的林區大火把地面燒的一片焦黑之後,當地的螳螂會讓自己的體色變得與周圍環境非常匹配(像得了黑變病一樣),並且保持多日。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背部的葉子能夠進行偽裝

有些種類的螳螂更略勝一籌,不僅僅只是保護色的變化,它們能把自己變成環境的一部分而且是活動的。有些螳螂能把自己變成草尖或綠油油的樹葉,有些甚至能夠惟妙惟肖地模仿一片死樹葉,令人歎為觀止。非洲和馬達加斯加的鬼螳螂在進行這種偽裝時,你簡直無法把它和一片破破爛爛的樹葉子區分開,這其實是它把身體倒過來守候獵物的姿勢,許多枝形螳螂,會把前肢向前伸長,頭向下低,擺在兩前肢之間,保持一個樹枝的造型;非洲的有些螳螂,前基節上甚至長有一個v形凹口,正好可以把腦袋放進去,許多熱帶的螳螂還能以相當高的逼真度模仿花朵非洲巨眼螳螂的若蟲最擅長這個,它們選定了要模仿的花朵後,能一連好幾天雖花朵變化體色,如粉色、黃色或白色。如果把它們放在植物的莖上,看起來就好像這顆植物長出的花,要是某隻前來採蜜的昆蟲上了當,通常就是有去無回。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偽裝的螳螂

寄生蜂

大部分寄生蜂也不是寄生性,也不是肉食性,不想真正的寄生蟲—它們在幼蟲階段總是把宿主殺掉並以之為食。而僅需要一個單一的宿主(獵物)來完成它們全部的發育過程這一點也不像肉食動物,因此,寄生部的成員被更確切的稱為“擬寄生蜂”。雌性成蟲在宿主身上取食,產卵的時候會麻痺宿主,利用產卵器把卵產在宿主體內、體外或附近

。此後它就表現得跟自己的後代或宿主沒什麼關係一樣。孵化後,幼蟲就開始進食,但此時帶來的危害很有限,然而到了發育的末期,它們開始大量進食宿主體內的組織,並導致宿主死亡,最後,幼蟲在宿主遺體內部或外部化蛹。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寄生蜂在麻痺宿主

  • 寄生過程


擬寄生蜂一般具有宿主專一性。比如,在攻擊古北區西部蚜蟲的姬蜂中,大約半數的擬寄生種類都認一種蚜蟲,而另一半中的大部分會侵襲同一個屬或同一個亞科中近親種類,相反,其他許多的姬蜂和一些小蜂,會攻擊某個環境中的多種沒有任何關係的宿主—小環境生物(或小生境生物)。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成蛹的幼蟲

甲蟲

甲蟲鞘翅目昆蟲的統稱,身體外部有硬殼,前翅是角質,厚而硬,後翅是膜質,如金龜子、天牛、象鼻蟲等。鞘翅目(Coleoptera)昆蟲,35萬種以上,使其成為動物界中最大的目。主要特徵是它們特殊的前翅,其已變成硬的鞘翅,覆蓋在能飛的後翅上。鞘翅目包括一些最大的和最小的昆蟲,而且是分佈最廣的昆蟲目。

在恐龍時代之前就有的一種昆蟲。那時的甲蟲一個體長約3~4米,至於甲蟲該種生物誕生了多少年和它們為什麼變小至今也只是一個謎。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 種類特徵

甲蟲和其它的昆蟲一樣,身體分頭、胸、腹三部,有六隻腳。它們最大的特徵是前翅變成堅硬的翅鞘已經沒有飛行的功能,只是保護後翅和身體。飛行時,先舉起翅鞘,然後張開薄薄的後翅,飛到空中。翅鞘的顏色花樣多變化,有發金光的,有帶條子像虎紋的,有帶斑點像豹皮的,也有的是雜色圖案。有些甲蟲的翅鞘連在一起,後翅退化,不能飛了,如步行蟲。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 毒性

有一些瓢蟲幼蟲,身上長的刺是中空的,斷裂後會流出黏性的黃色血(血淋巴),裡面含有味道不好的化學物。成蟲的“膝關節”處也能產生這種物質。這種現象叫反射性出血,比如,當一隻螞蟻用它的鄂咬住瓢蟲的附肢時,瓢蟲的血淋巴會把它的觸角和口器都粘在一起,於是遇到麻煩的螞蟻會迅速跑開。在甲蟲中,這種排斥性的化學物得到廣泛的使用,而且非常有效。例如,有些不會飛的地甲蟲會噴出甲酸,這種物質會燒傷敵人的皮膚,並引起嚴重的眼部損傷。

受到壓擠的隱翅目蟲噴出的毒液如果不小心被人抹到眼角膜上,會導致疼痛難忍的“內羅畢眼病”葉甲蟲屬的一些幼蟲,其毒性非常強,卡拉哈里沙漠的土著人就利用它們的毒液塗抹捕獵用的箭頭。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黑點大白斑蝶

(蛺蝶科)展翅 110 - 125mm,翅膀底色白色,翅脈黑色,翅面散生許多黑色的大小斑點。本種有2個亞種,本島亞種分佈於墾丁、恆春、蘭嶼及東北角海濱,綠島亞種分佈於綠島,其黑斑較大 ,為臺灣最大的斑蝶,飛行緩慢,喜歡訪花吸蜜,又稱大笨蝶

。 幼蟲體色白色具黑色的橫紋,胸背有3對及腹端的一對細長突棘,側視有紅色斑點,幼蟲以爬森藤植物寄主,近幾年人工蝴蝶園漸漸增多,大白斑蝶的分佈也跟著擴散,為常見的種類。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 防禦行為

平常看起來笨笨的大型蝴蝶,受到驚嚇時,會以高速的“turbo(渦輪)飛行”逃離現場。

世界之最—昆蟲大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