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猪养殖业:就一个字形容“亏”!

当前生猪养殖业:就一个字形容“亏”!

进入3月以来,原本已经止跌企稳的生猪市场再度面临新一轮“大考”:北方猪价继续弱势震荡,南方市场则跟跌脚步加快。同时,在政府仍未“出手”救市和玉米市场价格偏强运行的大趋势下,生猪养殖业已经全面进入亏损境地(包括规模化企业)。至此,我国生猪养殖业持续了近三年的超强/超长盈利周期正式“终结”,冰熊市开始逐渐发挥其威力。回顾此轮周期性行情,始于生猪过度去产能化,终于规模化企业的无序扩张。在各路资金“角逐”生猪市场的大趋势下,未来我国生猪市场还有个漫长的严冬。

1、北方猪价弱势震荡,南方市场“追跌”,全国猪价大写的“惨”

自上周末开始,北方地区猪价总体呈现区间内弱势窄幅波动的格局,跌势较2月下旬和3月上旬明显减弱;南方市场则受消费疲软因素影响,猪价展开一轮弱势补跌行情,局部周度下跌0.4-0.5元/斤。截止至3月中旬末,我国毛猪出栏均价跌至5.5元/斤以下,北方局部良种猪价格跌至4.9元/斤。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毛猪出栏均价较今年2月初累计下跌26.2%;较此轮猪价高点已经累计下跌47%,猪粮比价跌至5.5~5.6:1,开始进入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区间。

2、规模化企业面临亏损,生猪市场跌势未见穷尽么?

根据了解,当前的毛猪价格对于规模化企业而言也已经处于效益亏损的状态中,相关生猪上市公司的商品猪售价也已经低于成本线,若猪价难有起色,那么相关生猪上市公司也将步上禽类上市公司效益亏损的后尘(有数据显示,我国有个别省份的规模化猪场扩张步伐远远大于我们想象,因环保导致的生猪供应减少幅度仅约为企业扩张步伐的50%左右,也就是说,规模化企业的生猪供应量不但填补了散户退出的空白,还要额外增加50%的供应量。)

此外,除去当前规模化供应量持续增长外,当前终端市场对猪肉消费也始终难有起色。据市场消息显示,部分屠宰企业的屠宰/销售(白条肉)率为120%,这表示屠宰企业的收购量大于销售量,肉品库存有积压,这势必会进一步压低毛猪的出栏价格。由此来看,猪价回暖的契机一个是供应量的减少,另一个则是消费量的回升。我们认为,由于目前生猪目标价格保险普及范围还未能真正惠顾到中小养殖户,在这个牛熊转市的过程中,散户还应及早抽身,莫让过去两年赚的钱尽数赔在这波规模化企业即将展开的厮杀行情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