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雙城雙年展結束了,我們曾在這裡做了一個城市共生的工作坊

深港雙城雙年展結束了,我們曾在這裡做了一個城市共生的工作坊

為期三個月的2017-2018深港城市\ 建築雙城雙年展(UABB)落下了帷幕,UABB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以“城市\建築”為固定主題,以關注城市和城市化為使命的雙年展。

已經舉辦過六屆十二年曆程的UABB本屆主題為“城市共生”(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以“城中村”為出發點,探討和反思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並嘗試描繪未來城市的願景和更多可能性。本屆展覽彙集來自全球超過25個國家的兩百多位參展人,帶來融合建築、藝術和設計的作品。

關於城市共生

在這一屆的UABB上,在擁有1700多年曆史的南頭古城中,Gear&Pear齒輪梨也用一場“非城非市”的工作坊與不同背景和年齡段的觀眾一起共同解讀關於城市與城中村的“城市共生”。

在工作坊與展會期間,“城市共生”問題的提出不僅是我們對於當今世界和中國城市化現實的批判性解讀,也是提出另一種未來城市圖景的嘗試。

深港雙城雙年展結束了,我們曾在這裡做了一個城市共生的工作坊

因為城市本身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生態系統。今日之城市應該是多元價值體系平衡的結果,是人們身處同一世界、心存不同夢想的高度異質性和差異化的文明共同體。城市本應無所不包、和而不同,它的生存與繁榮在於能最大限度地對“差異性”、“另類”、“他者”的包容和文化認同。

深港雙城雙年展結束了,我們曾在這裡做了一個城市共生的工作坊

參與者在繪製自己心中的南頭古城

非城與非市

在新華字典中,城--築城以衛君,造郭以衛民。建城郭的目的是為了不受外敵侵犯。主要是行使行政管理的功能;市--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曰市井。

深港雙城雙年展結束了,我們曾在這裡做了一個城市共生的工作坊

城中村建築評估

村民自家居住的房屋被出租房屋的市場行為替代,之後市場需求的暴增村民又通過一次次翻建,最終最大限度的充滿了宅基地,形成了高密度的“握手樓”,一種遍佈珠三角地區城中村的典型空間格局。

深港雙城雙年展結束了,我們曾在這裡做了一個城市共生的工作坊

UABB南頭古城展區建築

城中村的城市空間是純粹的經濟理性驅動下形成的特殊而另類的城市空間,經濟和社會環境,它們往往位於城市中心卻提供了低廉的出租房和多樣的就業機會,成為新來者適應城市競爭環境的臨時緩衝區和避風港。

城市與人

深港雙城雙年展結束了,我們曾在這裡做了一個城市共生的工作坊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裡說;--“我可以告訴你起伏的街道有多少臺階,拱廊的弧度有多少度……但是這確實等於什麼都沒告訴你。構成這個城市的不是這些,而是她的空間度量與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

深港雙城雙年展結束了,我們曾在這裡做了一個城市共生的工作坊

齒輪梨工作坊南頭古城建築模型

城中村與城市也許不僅僅是矛盾的關係,因為人的存在,在高速化發展的今天更形成了一種相互共存的微妙關係。

Gear&Pear齒輪梨不僅關注孩子的教育與成長,也關注城市的發展,關注這個城市的“共生”,希望透過融合建築、藝術和設計的作品,探討和反思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並嘗試描繪未來城市的願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