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教授:在即將到來的“新機器時代”,我們應該這樣教育下一代

文章內容源於Andrew McAfee TED,由齒輪梨整理和翻譯;

Andrew McAfee(安德魯·邁克菲)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數字商務中心的首席研究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數字經濟合作計劃主管,《Enterprise 2.0 》與《反對機器》的作者,曾入選為改變美國政治的50名政客。

MIT教授:在即將到來的“新機器時代”,我們應該這樣教育下一代

Andrew McAfee(安德魯·邁克菲)

未來的工作會是什麼樣?在發展趨勢中已經突顯出來的社會挑戰,我們應該怎樣教育下一代,來更好的適應它們?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Andrew McAfee(安德魯·邁克菲)在TED大會上的一次充滿遠見的演講中,描述了未來工作可能會是怎樣的,人工智能的發展會替代我們的工作,或者至少是我們目前所知的工作。

作家George Eliot(喬治·艾略特)曾經特告誡我們,在所有形式的錯誤中,預言是最沒理由的。我們所熟知的美國哲學家Yogi Berra(約吉·貝拉)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說:“很難做出預測,尤其是預測未來。”

但是安德魯·邁克菲在這次演講的開頭便表示,會忽視他們的警告,並做出一個非常具體的預測。當今世界人們正在飛速創造,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以及越來越少看起來像工作的事物。汽車開始自動駕駛,我們將需要更少的卡車司機;我們將把Siri與Watson合併,使用它來完成的大量工作,而目前這些工作多是由客服人員、維修人員以及分析師來完成。並且我們已經造出R2D2,為它們繪製橙色,讓它們工作,把貨架運往周圍的倉庫,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越來越少的人力。

MIT教授:在即將到來的“新機器時代”,我們應該這樣教育下一代

而迄今為止200年來,人們一直在熱議安德魯·邁克菲剛剛所說的內容,關於“技術性失業”的時代即將到來,從大約兩個世紀前,英國的Luddites粉碎織布機開始就初見端倪。但是他們的預言錯了,人類一直以來的經濟發展,都非常接近充分就業,這就引申出一個關鍵的問題,如果“技術性失業”是真的,那預言為何沒有成真。

導致這個問題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機器,在最近幾年開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技能:理解、說話、聽、看、答、寫,而且他們還在學習新的技能。所以安德魯·邁克菲認為這一天並不遙遠,會有很多機器人做現在人們正在做的工作。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技術越來越豐富,工作越來越少的的世界。他試圖將其命名為“新機器時代”(the new machine age)。

MIT教授:在即將到來的“新機器時代”,我們應該這樣教育下一代

值得注意的是,這絕對是個好消息。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經濟新聞。儘管你會覺得AI帶來了競爭,對吧?

為何是最好的經濟新聞,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技術進步使我們能夠維持這個驚人的產出,同時,價格下降,數量和質量繼續爆炸式上漲。有些人看著這個會聯想到膚淺的唯物主義,但這絕對是錯誤的看待它的方式。要做到這種物質豐富,正是我們對現有經濟的期待。

“新機器時代”之所以如此偉大的第二個原因是,一旦機器人開始從事工作,人們就可以從單調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MIT教授:在即將到來的“新機器時代”,我們應該這樣教育下一代

即便是當安德魯·邁克菲和他在劍橋和硅谷的朋友談論這個問題時,他們也會說,“這太棒了!不會再有辛苦和勞累了。這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想象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創造者、發現者、表演者和創新者可以與他們的贊助人以及金融家們一起討論熱門問題,娛樂或教育,彼此啟迪。這樣的社會,看起來很像TED大會。”事實上這就是真相,我們看到令人驚異的蓬勃發展。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可以就像打印文檔一樣製造一個物件,我們有驚人的可能性。那些曾經是手藝人和業餘愛好者的人現在是決策者,負責大量創新。以前受到約束的藝術家,現在可以嘗試前所未有的創作,遠勝先人。所以這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時代,我越來越相信這句話,我們正處於一個令人震驚的時期。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偉大的問題:在這個“新機器時代”,哪些東西會走上岔路?

朝著我們正在創造的未來邁進,人類將面對兩大棘手的挑戰。

第一個是經濟上的,我們很難去想象將人類的勞動力提供給一個充滿機器的經濟體。

如果你想向人們出售大量昂貴的商品,你需要一個大的、穩定的、富裕的中產階級。經歷了整個戰後時期,美國建立起了這樣一個階層。但是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產階級現在顯然面臨著巨大的威脅。有很多統計數據,其中一項就是美國中產階級收入的減少,已經持續了15年,人們正處於極度惡化的、不平等的惡性循環當中。

安德魯·邁克菲表示,伴隨這種不平等而來的社會挑戰,更值得讓他關注,而不是被機器人逆襲的反烏托邦式幻想。他講了一個關於兩個典型的美國工人的故事。第一個是受過大學教育的專業人士,代表經理,工程師,醫生,律師,這一類人。我們叫他泰德,他是美國中產階級的佼佼者。他的對手是一名工人,辦事員,從事低級別的工作,叫比爾。

如果你回顧到50年前,比爾和泰德的生活非常相似。而到1960年,當電腦開始被企業使用,當我們開始逐步向經濟注入技術和自動化和數字化的東西時,比爾和泰德的財富開始出現分化。在許多情況下,比爾已經完全脫離了經濟與生活,每況愈下,而類似比爾的人還有很多,這是不可忽視的現象,將會變成社會是的不安定因素。

MIT教授:在即將到來的“新機器時代”,我們應該這樣教育下一代

在短期內,經濟方面的困擾依舊會按劇本走下去。機器人還不至於在一兩年內包攬我們所有的工作,我們需要:鼓勵創業,在基礎設施上加倍努力,並確保我們正在提升自我,通過教育制度培養相應的技能。相對而言社會方面的挑戰要大得多。我不知道怎樣才能讓比爾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我只知道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此安德魯·邁克菲深有體會。在他接受教育的最初幾年裡,他是蒙臺梭利的孩子,教育告訴他,世界是一個有趣的地方,人們的工作就是去探索它。學校在三年級時停課了,所以他進入了公立學校系統,這令他感覺就像被送進了古拉格集中營。事後看來,這種教育是在為學員做一名辦事員或一名工人做準備,這讓他捲入到無限的厭煩之中。因此,我們必須做得更好。我們不能把下一代培養成下一個比爾。

我們已經看到了好的苗頭,科技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教育,從最年輕的小孩到最年長的人,都需要重新思考一些我們一直珍視的東西,都需要為提升自己花費更多的心思。

所以綠芽就在那裡,我不想假裝我們已經擁有足夠多了。我們正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舉個例子,大約有500萬美國人已經失業至少6個月,而這在國內,形勢只會更嚴峻。誰也無法通過把他們送回蒙特梭利來解決問題。我最大的擔憂是,我們正在創造的世界,雖有閃閃發光的技術,卻還是一套破舊的社會體制與教育體制,有的是不公而非機會。

MIT教授:在即將到來的“新機器時代”,我們應該這樣教育下一代

在演講的最後,安德魯·邁克菲引用亞伯拉罕·林肯所說:“我堅定地相信人民。如果有了真相,他們就可以依靠真相來應付任何國家的危機。最重要的是,給他們事實。”用作結尾。所以樂觀的說,我想讓你們明白的是,新機器時代的到來已經成為顯而易見的事實,我有信心我們將通過駕馭機器智能,來完成富有挑戰性的社會課程,迎接我們正在創造的經濟繁榮。

美國已經開始有這樣的意識,機器發展速度極快,未來機器將取代大部分人力,那麼體力和簡單腦力工作者的未來在哪裡?中國教育體制還落後美國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有很多依然從事著簡單工作,他們的未來在哪裡?又該怎樣培養新一代接班人?

MIT教授:在即將到來的“新機器時代”,我們應該這樣教育下一代

目前國內已經開始教育改革,通過近兩年教育相關部門多次針對STEM教育與AI人才儲備的發文可以看出,改革正朝著

創客素質教育方向邁進,同時我們要有危機意識,增強對機器化時代的重視。尤其需重視教育,避免在機器化時代被機器淘汰。既然現在已經有互聯網能接受到很多信息,那就不能浪費新時代來臨前最寶貴的緩衝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