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手下别分什么原从派、荆州派了,“老干部派”都复杂得很

214年,在完全占领益州后,刘备给手下人都升了官。

诸葛亮晋升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前者相当于中将参谋长,后者却是第一等的实权官职。因为刘备当时就是左将军,诸葛亮“署”他的“府事”,就有了“执行助理”的资格。诸葛亮的助手是掌军将军董和。

从这一年,诸葛亮开始了对四川的治理。在刘备时代的十余年中,他主要是负责政务,当好刘备的“总管家”。地方管理,农耕税收,征兵抽丁,乃至于人事协调,什么都要顾到。

对诸葛亮来说,这也是全新的体验。

过去在荆州他也曾管理好几个郡,但荆州毕竟算刘备的半个“主场”。荆州的文武,除了跟从刘备转战半个中国的老部下,其他多数都是仰慕刘备,主动投奔过来的粉丝。可益州不一样,这是刘备巧取豪夺打下来的,而且在打的过程中流了不少血,也确实有些伤人品。益州的文武百官,有的看不起刘璋,巴不得换个明主;可也有很多对刘璋或多或少有感情,还有的对刘备有反感。再加上刘备原先的老部下和荆州人士,彼此之间又形成大大小小的政治集团,导致益州的人事环境,远比荆州要复杂许多。年仅32岁的诸葛亮,处在这一团乱麻的当口,要替主公刘备理顺这一切,真是想想都让人头疼死了。

现代史学研究时,喜欢将蜀汉集团根据籍贯来源划分为四大“集团”。第一是“原从集团”,指最早跟随刘备的一批人,典型代表赵云。第二是“荆州集团”,指刘备在荆州时期跟随过来的人,典型代表马良。第三是“东州集团”,指刘焉、刘璋父子带进川的外地人,典型代表吴懿。第四是“本土集团”,指土生土长的益州本地人,典型代表黄权。当然,这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划分,并不能精准定位,所谓“集团”也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政治联盟,只是说代表在某些重大问题(比如刘备东征)决策时可能具有一种集体倾向。实际上蜀汉内部的斗争与妥协,很少以这些“集团”进行分界线,反倒是其他的一些因素占据主导。

其中的一层势力,是那些地位崇高的“老干部”们。他们中有些人能力一般,但资格老,所以地位高。

比如说许靖,当时已经60多岁,是汉朝末年有名的大名士,他在刘璋手下官至蜀郡太守,成都被围时企图翻墙出来投降刘备,结果被刘璋发现。为这个事儿,刘备挺瞧不起他,但考虑到老头子的名声地位,还是给了很优厚的待遇,任命为“左将军长史”(方面军总司令办公室主任)。

刘备手下别分什么原从派、荆州派了,“老干部派”都复杂得很

再比如刘备的老部下和亲家糜竺,当上了“安汉将军”,开会时排名还在诸葛亮之上,但也只是虚衔而已。还有另一位简雍资历更老,是刘备从小一起鬼混的哥们,刘关张最初起兵时简雍就一直跟着。简雍即使在刘备亲自出席的酒宴上,也是坐没坐相,潇洒得很。好在这位老干部为人豁达幽默,除了说几句笑话,也不会对内政指手画脚。

这些没啥能耐的老干部倒还好,无非占个坑,领点薪水。有些有能力又有名位的,就更让人头疼。

比如说马超,年纪不算太大,身份可高。过去是威名赫赫的一镇诸侯,威震西凉二十年,曾经和曹操面对面掰过腕子,如今英雄落寞,投奔刘备混碗饭吃。刘备看在他过去威望的份上,拜他为征西将军,也就是个空头军衔。

刘备手下别分什么原从派、荆州派了,“老干部派”都复杂得很

可这样一来,另一位有能耐,有资格,还有实权的老干部不乐意了。镇守荆州的关羽,专门发了封信来给诸葛亮,问马超的能耐有多大啊?咱刘备集团里面,谁可以和他一拼啊?

这是摆明了要争个高低。好在诸葛亮读了那么多年书,又和襄阳名士们辩论多年,打发关二爷这种武夫还是有路子的。他就回信说:“马超这人呢,他文武双全,是当世的豪杰,好比当年楚汉相争时的英布、彭越,和咱们集团的张飞不相上下吧。当然,比起您超凡绝伦的关二哥来,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的。”一番话说得关羽哈哈大笑,就打消了和马超争高低的念头。有趣的是,关羽还把诸葛亮这封书信到处拿给人看,显摆说“你瞧,诸葛亮给我好评了!”

当然,老干部里面也有懂道理的,比如赵云。他地位远不如关羽、张飞,但有大局观,坚持原则,天字号第一靠谱。

刘备手下别分什么原从派、荆州派了,“老干部派”都复杂得很

刘备集团的很多将领跟着老大过了半辈子苦日子,都穷怕了。打下益州后,看着富饶的天府之国,人人眼睛放光,把仓库的钱财一抢而空。随后,大伙儿又饿狼般盯上成都的良田美舍,要刘备把这些房地产也分给各位功臣。

这时候赵云同志站出来说:“霍去病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何况现在国贼曹操比匈奴还可恶呢。这会儿还不是大家享受的时候,要分田地房屋,也要等兴复汉室,天下安定后。咱们打进四川,四川人民本来就很受苦了。应该把这些田地房屋归还给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这样得到民心支持,才能以此为基地兴复汉室。”

这样明理而又不怕得罪人的老干部,才是诸葛亮眼中的宝贝,可惜的是像赵云这样的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