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准备,几乎都能考上研究生

只要把考研坚持下去,你再回头审视一下自己,或许就会发现自己不同于考研前的特质。而这些,就是考研带给你的好处。

许多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们也说,在考研时间养成的习惯,真的是受益匪浅啊!到底考研能为你养成哪些好习惯呢?提前知晓之后,各位考研er们现在就可以利用这些轻松备战。

一、给自己写鼓励的小纸条

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可能心比较大,有很多时间可以和研友们吐槽,互相解压等等。但是到考研后期,大家都比较忙,一定要学会自我解压,给自己写励志的小纸条放在桌子上每天看一看会比较不错。

比如我当时经常写的有“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这么努力的自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等等哈哈,虽然现在觉得有点鸡汤的意思,但当时还是有点作用的。

这样准备,几乎都能考上研究生

二、充分利用各种时间

如果你害怕失败,那就提前做充足的准备,如果你想拼拼天赋,那就先保证自己的努力程度。

帮帮给大家的学习时间建议是:早上最晚7点半到图书馆或自习室,除去中午吃饭,全天都在这里学习。困了就稍微趴一会儿,累了可以稍微玩玩手机或者用别的方式休息一下。

所以,不要给自己找那么多想放松偷懒的理由,久而久之,你的考研之路就会越来越南辕北辙,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天赋异禀足以填补努力者除外,但是你怎么就敢肯定这个人一定就是你?所以还是踏踏实实的吧。

或许你还会有课程需要上课,学院或者班级还会有杂七杂八的事情,相对于你毕业之后的去向来说,考试保证不挂即可,其他事务你参与也好不参与也罢,反正没人会对你的前程负责,所以孰轻孰重自己把握,不要为了一时的脸面而蹉跎青春岁月。

三、时刻对自己的实力保持观测

考研不是只凭擦线录取拼人品的,最终看的还是实力。实力这个东西可能说起来比较虚,但是实际上是有办法自己保持观测的。

如果大家想对自己在某一阶段的实力做一个评估,不妨试试不借助任何外力手段和工具,就一支笔和一张白纸,能不能把某一课程的来龙去脉,知识结构体系,各种考点重点,每一部分的经典好题以及可能会考的题目类型和解法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可以,就说明你在这一部分的复习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在纯粹实力上已经有了很雄厚的基础,剩下考多考少只是发挥问题,但基本不会有偏差,即使有也不会影响大局。

当然,你也可以不必非要落实到白纸黑字上,在脑子里清清楚楚的过一遍也可以,如果你一无所知,那么你在考场上可能真的要拼拼不靠谱的运气了。

另外,还有一种评价反馈体系就是自我掐时间测验,通过分数来直接反馈,测验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掐时间,多一秒也不行,并且最好带着从小到大以来最崩溃的考试状态去测试,这样如果你的成绩还可以说明考场应变就过关了。

或者也可以找一个比较吵闹的自习室,来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因为你永远无法保证你前后左右的考生没点考试怪癖。

这样准备,几乎都能考上研究生

四、写考研日记,记录下自己的一路

1、列计划:整体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列计划让一天的学习变得高效,晚上回去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2、按时作息,要有自己的作息规律,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精力。

3、写考研日记:考研是一条很长的路,也是自己的修行。不管你有没有研友,都要知道考研路上,只能靠自己。推荐:锤子便签、微x自带笔记、印象笔记、最好能手机电脑共享的那种。

这样准备,几乎都能考上研究生

五、早起

早起不是为了考验谁的意志品质,也不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如果每天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那即使早起,也是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得不偿失。

因此建议大家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是前提,如果你希望每天6点钟起床,那每天的睡觉时间就应该在23点以前,如果是5点,那至少要在22点半以前进入睡眠状态。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同样是两个小时,你可以选择在23点到凌晨1点,也可以选择在清晨的5点到7点。

早晨和晚上不同,早晨更专注,效率更高,并且当我们有什么想法时,我们可以有一天的时间付诸行动,如果这个计划放在晚上,一觉醒来有可能就忘记了。

每天拿出10分钟,做一个晨间日记,你会发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这件看起来很微不足道的事情在日积月累之下,我们的人生会很不一样。

但是,在早起这件事上,帮帮也要提醒大家,除了上面所说的注意保持充足睡眠之外,早起还要保证一定要有事情可以做,千万不要坐在屋子里发呆,要不然你下一步一定回到床上,睡一个回笼觉。

另外,对于早起的方法,在下决心要早起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我真的要这样做么?”不要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如果你属于“我就是起不来”的类型,也许是因为你并没有发自内心地认同早起这件事。

这时候你不妨想象一下养成早起习惯后的情景:不用忙碌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不会到10点才能有机会吃上一口早饭,你可以悠闲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