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热门影片《三块广告牌》,你看懂了吗?

​奥斯卡热门影片《三块广告牌》,你看懂了吗?

《三块广告牌》大名鼎鼎的奥斯卡热门,因为没有拿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我关注的好几个v都发po吐槽自己眼瞎。

我呢……我说不上来具体什么好,就像一份生活的切片,好像酸甜苦辣咸,都包含在里面,一个小镇迟迟未决的奸杀案,被讲述的深厚、悲怆、复杂、甚至很多惊悚,但又带有一点些微的暖。你很难说谁是恶人,但每个人几乎都施与了别人伤害。

​奥斯卡热门影片《三块广告牌》,你看懂了吗?

主角,奸杀案受害人的母亲米尔德丽德,她在影片里像个老庞克或者老牛仔,从她接过好友的烟头抽完了又潇洒弹飞那一刻你就该明白她的灵魂多么不羁:“我不老”。有的时候我觉得她的悲伤好像淹没了整个小镇。每一个说“我站在你这边”的人,却都像她的敌人。

前半程她质问的对象,小镇警局局长哈里森,却是个受小镇和同事爱戴的好局长,并且,胰腺癌晚期。在主角租了小镇三块广告牌质问那一刻开始,他仿佛经历了一场危机公关,并在自己的疾病面前,做了一个周全却让人百口莫辩的决定——给妻女完美一天,然后自杀。

​奥斯卡热门影片《三块广告牌》,你看懂了吗?

在米尔德丽德租广告牌系列事件发酵期间,哈里森忠实的拥趸,警员狄克森,是一个种族主义倾向的“mama baby”,冲动失控。但哈里森的信击中了他痛苦的心事和内心对当一个好警员的向往,于是在米尔德丽德报复性袭击警局当晚,意外受烧伤的他在千钧一发之际,却怀抱着米尔德丽德女儿的卷宗逃离火海,并用机智取得了嫌疑人DNA,积极追凶。

影片给出的第一个困境——米尔德丽德质问对象警局局长哈里森得了癌症,尽管二人都没把这两件事纠缠在一起,但小镇质疑一个母亲的声音是高涨的。

​奥斯卡热门影片《三块广告牌》,你看懂了吗?

影片给出的第二个困境是组合拳——米尔德丽德的儿子并不愿意母亲租广告牌追凶,曾任警察的前夫得知她把自己的车卖了换取租金强烈的表达不认同,并因为痛苦把矛头指向了她:女儿出事前一周,曾提出想去父亲那边生活,“而不愿意每天和母亲对骂”前夫很后悔自己没有同意,还告诉女儿“她(米尔德丽德)很爱你”,最致命的一拳,是广告牌某夜被人纵火烧毁,后来,前夫承认是她干的。

这期间穿插了第一个困境的致命一拳:哈里森局长自杀。

此外还穿插帮助她的朋友、合作伙伴(同情者,广告牌商)受到损害/伤害。

米尔德丽德内心的痛苦,愤怒,甚至深深的内疚,被逼到了顶点。

影片给了第三个困境,把一切矛盾推向了顶点,这也是剧情的拐点——因为愤怒,米尔德丽德在给警局打了两个电话确认“无人”后,放火烧了小镇警局,却让意外留下来的狄克森受伤。

铺天大火虽然在米尔德丽德追求者小矮子的掩饰下未得到追究,但那一刻,你真的觉得,事情走向了不可控的深渊。米尔德丽德的愤怒淹没了整座小镇。

​奥斯卡热门影片《三块广告牌》,你看懂了吗?

但是也是在这种失控的边缘,影片微妙的转向了另一个气氛,尽管最终也未得到确切的证据,甚至说,排除了嫌疑人的嫌疑,但是他们还有一点希望,是的,居然是想做好警员却因斗殴被解雇的狄克森和一直与狄克森不合的米尔德丽德。

故事就这样严丝合缝地走向了远方。

​奥斯卡热门影片《三块广告牌》,你看懂了吗?

尽管在编剧情节编排上极致用心,但从观影的感受来说,会让人觉得,就像是生活本身的一个切片,一刀下去,恰巧而自然地罗列出层叠的味道,并不刻意激动,也不过分难过,前一刻你恐惧于——你失去一切,但你的周围一切如常;后一刻你又振奋于——一次口舌上小小的胜利,代价更大也仍去实施的反抗;某一瞬间你也许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陌生而不再有意义,你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但你仍然能察觉到,小镇上人和人说话的神态,亲近的语调,交换的眼神,某一秒的微笑。

这些复杂的感受,尽管给你融圆自如的生活气息,却并非完全天然,而是被精心设计安排并被精心演绎出来的。

所以这就是好电影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