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记住这个药名,有致聋风险!千万别给孩子吃

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当用药,造成中毒性耳聋,其中95%以上为氨基糖苷类药物。

一定要记住这个药名,有致聋风险!千万别给孩子吃

“十聋九哑”,耳聋使人丧失了认识世界、接触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婴幼儿来说,3周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听力损失,导致小儿语言障碍,甚至智力发育迟缓,造成心理和行为交往的缺陷,无疑是人类的最大苦难之一。

这种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如何避免宝宝「一针致聋」呢?

一,药物性耳聋发生机理是什么?推行基因检测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有一类人终生不能使用诸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否则就会导致药物性耳聋。而表演《千手观音》的 21 位演员中居然有18位是“一针致聋”悲剧的主角。

一定要记住这个药名,有致聋风险!千万别给孩子吃

药物性耳聋是由遗传和环境互相影响所导致,由于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因此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极其敏感,可以说只要用一针就可以导致耳聋。

氨基糖甙类药物耳部中毒症状为眩晕、耳鸣、耳聋等,与其在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较高有关,可损害内耳柯蒂器内、外毛细胞的能量产生及利用,造成毛细胞损伤。

一定要记住这个药名,有致聋风险!千万别给孩子吃

我国防病控病意识不强,先天性听力障碍新生儿完全可以通过婚检和产检两个阶段检测出来。基因芯片可直观表现出抽象的基因筛查结果,从而降低生育风险。

新生儿出生时接受听力筛查,不能有效检出药物性耳聋和迟发性耳聋,只有与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遗传性耳聋患儿的检出率。孩子一旦通过基因筛查确定是药物性耳聋敏感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避免发生药物性耳聋。

一定要记住这个药名,有致聋风险!千万别给孩子吃

二,如何避免“一针致聋”再发生,规范使用这些药就可以了!

1999年,国家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的临床使用规范》,公布了30种容易导致耳聋的药物,而这其中最用的药物就有十多种: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阿司匹林、奎宁、速尿、利尿酸。

氨基糖苷类药物耳蜗毒性的相对顺序为:庆大霉素 > 妥布霉素 > 阿米卡星 > 新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与强利尿药(如呋喃苯酸、利尿酸等)联用,还能加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副作用,可致严重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一定要记住这个药名,有致聋风险!千万别给孩子吃

一定要记住这个药名,有致聋风险!千万别给孩子吃

三, 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帮助耳聋宝宝回归

一定要记住这个药名,有致聋风险!千万别给孩子吃

孩子的语言发育最佳时期是在两到四周岁,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帮助下,聋儿还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来逐渐区分各种声音。能听懂声音后,聋儿才能够模仿语言,学习说话。经过严格训练,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

一定要记住这个药名,有致聋风险!千万别给孩子吃

每一百个听力正常人中有6个人携带耳聋基因,这意味着他们面临着后天耳聋或者生育聋儿的风险。进行耳聋基因检测,规范应用耳毒性药物,才能避免宝宝「一针致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