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崗招聘考試複習,事業單位D類考試複習23

第九章 德育

一、知識細點

1、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稱。

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學校德育)、社會德育等形式。

3、德育具有社會性、歷史性、階級性和民族性、(繼承性)。

4、(德育目標)是通過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格形成發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量標準。

5、1988年《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愛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6、制定德育目標的主要依據是: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國家的教育方針與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及心理特徵。

7、(德育內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會思想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範的總和。

8、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藉助於德育內容與方法,進行施教傳道和受教修養的統一活動過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發展的過程,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範個體化的統一過程。

9、德育過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10、德育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11、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品德情感、鍛鍊品德意志和(培養品德行為習慣),可以將其歸納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

12、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13、德育的開放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向國內社會開放,二是(向國際社會開放)。

14、涂爾幹的德育思想主要體現在《道德教育論》一書中。

15、(“合作教育學”)的核心思想是強調教育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和個性民主化,主張教學、教育過程應建立在師生合作的新型關係上。

16、馬卡連柯的集體教育體系簡單地說就是“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的教育體系。

17、杜威認為(道德教育)是解決社會問題、增進人們幸福的決定因素。

18、科爾伯格採用(“道德兩難法”)研究了兒童的道德發展和教育問題,提出了道德認知發展階段論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19、社會學習論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20、社會學習論者研究兒童道德教育問題主要集中在模仿學習、抗拒誘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實驗法)。

第十章 學校班級活動與課外活動

一、知識細點

1、班級集體活動是學校按班級組織學生的(教育活動)。

2、(班級)既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層集體。

3、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基本標準是由共同的奮鬥目標和形成分工明確、(互相配合)的學生幹部隊伍。

4、日常性班級活動有班級(晨會與班會)、值勤、班級自辦報刊等輿論宣傳活動。

5、班主任對學生的(信任與尊重)是自主活動能否開展起來的首要條件。

6、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主要包括:學生個體的自我教育、學生集體的自我教育和(集體成員間的自我教育)。

7、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學科教學活動之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

8、教學是學校實踐活動中的主幹部分,(課外活動)和(班級活動)是它不可或缺的兩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