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上,考生應該怎樣把握作文題目?專家分析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

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側耳傾聽,彷彿已能聽到它鏗鏘的足音了……

高考第一科是語文,而語文試卷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作文,分數佔比較高。

最近3年,高考作文考的是任務驅動型作文

從2015年開始,最近三年,高考作文考的都是任務驅動型作文。

2015年之前的高考作文一般是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話題太寬泛,閱卷過程中不好把握,或者說,話題太寬泛,學生的作文難以形成一個有效、簡便、易行、好判斷的標準。

為了解決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問題,從2015年開始,高考作文改成了任務驅動型作文,其實,任務驅動型作文是一個新提法,但並不是一個新題型,在2012年、2013年左右出現過任務驅動型作文,只是當時沒有明確是任務驅動型作文,今年才明確是任務驅動型作文。

一般來看,一個題型會持續幾年,不好說今年是否會發生變化!

所以,對今年好考作文題型會不會做出調整,這個不好預判。比如,改改任務要求,出點漫畫題、圖標題都是有可能的。

任務驅動型作文題目的難度與題型沒有關係,與題目本身的內容有關

任務驅動型作文出題時提出了要求和任務,只要是出要求、提任務就是任務驅動型作文,集中呈現形勢上有變化,2017年的作文的題目呈現形式,是以六句名詩、名言形式出現的,有多個選項讓考生自由組合,這個形成了一定的難度,6個選項中選2-3個進行自由組合,組合的形式有很多,這樣的題型難度就出現在組合上,要求學生推理、綜合分析、演繹、歸納、概括、抽象的要求高。

但這種考題對學生也有利好的一面,可以隨意組合,學生選擇的範圍比較寬泛,選擇空間開闊。

 考場上,考生應該怎樣把握作文題目?

上考場,先看作文題,在做基礎字詞的時候,作文題,有一個思想運轉。

任務驅動型作文對審題要求高,學生們在遇到該題型時,一定要把題目要求看清楚,出題意圖是什麼?把握好出題意圖就不會跑題。看準題目要求,萬一今年的考題與以往的發生變化呢?所以,審題一定要明確。

除了審題外,考生也要把握好“立意”,這是高中生們在答高考作文時遇到的最大難點,考生很難找到並提煉出一個易於寫作和發揮的觀點。

高考的作文是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大綱上講,主要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所以,高考的作文傾向於考議論文,或者要求作文題目不限制文體,但很多題目的文體傾向於寫議論文,或者是議論型的散文。

如果,作文不限體裁,考生可以挑選拿手的來寫!

也有人說,高考考思辨、考邏輯對女生不公平?

這個問題也有解決,因為高考提出不限制文體,學生對思辨題目形成不了有力的觀點,可以寫成記敘文,雖然高考題目思辨性很強,更適合寫議論文的,但並不排斥那些感性能力很強、敘述很好的考生寫記敘文,也是符合要求的。甚至有些題目太難了,寫議論文困難,寫記敘文有可能會拿到更好的分數,可以繞開思辨陷阱,用感性、用事實說話、用故事來說話也是可以的。

寫議論文、記敘文應該注意這幾方面

寫議論文,最主要的是面對話題時有自己的想法和認知,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考生對一個事物形成清晰的認知,在寫作上沒有任何的障礙。只要把觀點、看法說清楚就好,這取決於對話題的熟悉程度,如果平常有閱讀積累,比如:名人名言、傳統文化知識儲備,遇到與考題相關時,可以把名言作為一種理論論證,寫議論文沒有技巧,完全看考生掌握了哪些知識。

寫記敘文時,考生要了解相關的事情,或者想象力豐富、閱讀開闊,把相關的文字組織起來,表達一個觀點。這個完全取決於個人的積累、想象力和創造力。

寫給明年參加高考的考生!

夏野虹建議,作文備考要趁早,作文是一個慢工費,需要長期積累、長期思考、長期訓練、形成能力的過程,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寫作不可能速成,大家一定要重視,臨時抱佛腳根本來不及,所以,學生們平時要多讀書、多訓練,才能提高寫作水平。

考場上,考生應該怎樣把握作文題目?專家分析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