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郑爽成了一款钢铁直男科技类综艺的大魔王了?!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当你“哇”出来的时候,《这就是铁甲》节目组就已经赢了。但真相就是,这是一次郑爽和这款科技综艺的双赢。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综艺本身,成为了国内机器人综艺的第一档爆款:首期上线四小时播放总量破亿,累计破10亿,豆瓣评分8.4,算少有的国产高口碑综艺了。从创意、到形式、到效果,都很赞,5期下来,品质不崩。

郑爽呢?许多人都说,爽妹子终于选对了一款综艺。

这话没说错,从2015年的《花儿与少年》,2016年的《旋风孝子》,到去年救场参加的《演员的诞生》,综艺里的郑爽,一直是是话题中心,也一直是被吐槽的重灾区,但这一次,郑爽的综艺口碑,终于翻身了。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用吴尊的话说:《这就是铁甲》总共是三个男生就郑爽一个女生,那时候有想法让一下,可是没有想到郑爽的团队是最强的,更狠的!所以非常好看! 看战绩,郑爽凭多场“爆发力”破表的对决,强势保送全队晋级,大魔王级的表现,真是一路圈粉了。

这几年的国产综艺,从户外竞技到室内文化类,从演技到唱歌,从街舞到养成,为了搏关注拼收视,对明星的使用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为了躲过观众的审美疲劳,一次次为观众请来“绝对不可能”的人物,就以机器人综艺来说,李连杰、黄健翔、Angelababy、李晨、林更新等明星纷纷入局,节目也是用心打造。

但在收割了一波新鲜感和关注度后,这些节目却都基本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境地,只有郑爽加盟的《这就是铁甲》口碑流量双收。

可郑爽和这款科技综艺是怎么互相成全的?

郑爽是怎么成为一款钢铁直男综艺大魔王的?

看最新一期《这就是铁甲》MC们的表现,真的是很欢乐了,全场就是一个主题:抱大魔王郑爽的大腿。

张一山是打感情牌,直呼“郑爽应该选我,因为她是我的师姐”。

吴尊真的很耿直了,直接提议通过比手臂的“抱大腿”模式。

郑爽则轻松展现出王之藐视,一句“我已经做好选择了”霸气外泄啊。

几位男MC的选择非常实用了,因为五轮战罢,只能说,大魔王郑爽几乎就是不可战胜的啊。确认过眼神,大魔王最好是我们这边的人。

这个故事发展,真是是非常出人意料了。

因为作为一款直男综艺中的唯一女MC,加上郑爽过往的综艺表现,大家对她本来是完全不看好的。综艺开始前那场选手不知道郑爽是谁的风波,虽然有节目组制造话题的质疑,但也的确代表了大家对郑爽参加这档节目的看法,就是不看好。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那郑爽是怎么逆袭的呢?两个字就是——直,爽。

换句话说就是:直男性格遇到了直男综艺,眼神对上了。

而一旦过度犹豫不决,那就像刚被遗憾淘汰的侠客的一句话,“犹豫徘徊,等于白来。”

结果郑爽毫不犹豫徘徊的表现真的是很帅了。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首先是发挥她的直爽个性,心直口快,全力以赴做任务,认真作笔记,分析战队中机甲的优缺点,做决定也很冷静,不会盲目将机甲送上战场。

该田忌赛马就田忌赛马,该临阵换将就临阵换将,每次决定都有决胜千里的效果,不仅战队实力强劲,郑爽的临场调度和战队选择也几乎是零瑕疵,非常让人刮目相看,“She isbeautiful”的梗也成为郑爽的帅气标签了。

结果五轮下来,观众缘发生了反转式变化,因为明星特质与综艺契合地非常明显了,郑爽玩得投入,观众也看的舒服,被圈粉的人不在少数。

甚至过去综艺中郑爽最弱的一项:人际bug,也实现了完美修复。

由于是一款机器人竞技综艺,没有那么多综艺梗要兼顾,没那么多人情往来要顾及,就是全力争胜。

所以郑爽和吴尊的联手真是看的人非常舒服了,而郑爽一次次被撒贝宁老司机套路,结果却让老司机自食其果综艺效果也很足。张一山在发布会的时候他就明确表示不熟悉郑爽。所以不评价,结果几轮下来被郑爽的战队打的全程吃土,直接改为跪求抱大腿的姿态了。说到底,也是综艺特性成全了郑爽被群宠的节目遭遇。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这就是真正的双赢啊,郑爽的专业表现为节目赢得话题和收视率,对机器人竞技流露出的投入感和“信念感”,获得直男的赞赏与尊重。那种毫不掩饰的少女心,又吸引来许多女性观众对节目的关注。真实而又专业的表现又吸引来不少路人粉。

这样的表现,当然配得上一款直男综艺里的大魔王啊。

《这就是铁甲》为什么能成为机器人综艺首档爆款?

但被成全的不止是郑爽,还有这款综艺本身。

自1997年的《机器人大擂台》在英国BBC首播,到国内首档机器人综艺《铁甲雄心》,机器人格斗综艺已经上演了21年。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但这几年在慢综艺、选秀养成综艺的夹击中成功突围的机器人综艺,目前只有《这就是铁甲》一款。

一个冷门科技向综艺是如何成为圈层爆款的?

首先,《这就是铁甲》定义了机器人综艺的专业度。

值得注意的是,担任《这就是铁甲》的总顾问与指导是RoboGames(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式机器人比赛)的创始人——David Calkins。这就是告诉所有人:我们是来真的。

节目集结了来自全球13个国家48支国际顶级的格斗铁甲战队,包括暗影猎手、极速代码、虎牙、弹射、侠客、贪吃蛇等,成为参与国家最多的中国铁甲格斗节目。

说到这里又必须表扬一下郑爽了,目前比赛的头号热门几乎都在郑爽战队里,如果郑爽最后被翻盘,那才是这款机器人综艺本季最大的冷门。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为了确保专业度,节目组还打造了一个长15米、宽15米、高8m的战斗舱(专业称之为斗笼),战斗舱加维修舱整个演播厅的总面积达到了5500平方米。根据节目方介绍,这是目前为止国际上最高级别的设施,这个斗笼光搭建就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所以,最后比赛场上子弹时间炫酷的电光火石背后,确实是节目组分分钟都在努力烧钱的结果。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其次,《这就是铁甲》破解了机器人综艺冷门度。

冷门科技向的铁甲综艺怎么打破次元壁,这应该是综艺开播之前各方最大的困惑了,毕竟之前的几款机器人综艺尽管口碑不俗,但热度都弱了一点。

科技类综艺,最大的难点还是如何保证内容知识的专业性的同时获得大众理解,不让一款高口碑综艺成为一群特定人群的狂欢。

节目组的办法是将“科技、竞技、酷炫”的铁甲,用明星战队经理人引发热血向,打破次元壁。

在赛程设置上,战队经理人亲自挑选铁甲队伍、并以一对一和三对三等方式对战的玩法,实际上是由明星带领观众进入机甲的世界,而事实上几个MC,无论是撒贝宁的综艺向、张一山的逗比属性、吴尊的温暖耿直,都的确消除了人们对科技类产品教育推广的误解,尤其是郑爽的表现,更是为节目赢得了更多的女性观众。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根据调查,女性观众占比达到了67.04%,在受众年龄层上,展现了网综特有的“年轻化”趋势,18岁以下站比达到12.1%,而19~25岁的占比则高达42.4%,两个年龄层占比达到了54.5%,虽然不能说全部是郑爽的功劳,但一个口碑翻身的郑爽对节目的助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就是铁甲》的趣味在于,每周挑战,既带给观众笑声与掌声,也真真切切地让我们看到,每一个MC的成长。

当然,真正让《这就是铁甲》成为机器人综艺爆款,还不是以上这些。

而是它无可取代的破圈层能力。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正是透过节目组的一系列设计,带着观众入坑,《这就是铁甲》不仅让观众了解到了铁甲格斗,更对铁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铁甲包括暗影猎手、青玛瑙、虎牙、弹射、极速代码等更是成功圈粉,甚至连“偏置水平旋转武器机器人、顶置水平旋转武器机器人、全身(环形)旋转武器机器人”观众们都可以如数家珍,说到底,就是节目成功带起的机器人文化风潮,这才是节目成功的根本。

它突破了节目最初的受众群。

如果过去的大众综艺,是让多数观众逃离日常,寻获娱乐的体验感。

那么《这就是铁甲》这样的圈层综艺,则是一头扎进机器人这一科技冷门向的世界,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机甲的世界。

说到底,就是把冷门做成热门。

明星从来不是综艺成功的保障,对的明星才能和综艺相互成全

我想《这就是铁甲》中郑爽的表现,应该可以成为国产综艺选明星的年度案例了。

说到底,综艺节目找对明星,挖掘出明星身上和节目契合的闪光点,才能将明星牌发挥到最大效应。这也是冷门科技向的《这就是铁甲》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从粉丝出发,到普通人,从不熟悉到自发去了解和参与,就可以走近机甲科技。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当然这里可能也会引发一些质疑,就是科技类综艺在向公众普及科技的同时,总是要被质疑:是否把科技速食化、快餐化处理了。

我反而认为,只要保持了科技综艺的纯度,只要做出有利于科技的普及推广,就没有错。

比如“两顿烧烤”在微博晒出来对战后的照片,国内一流和美国高水平的差距,不只是操作水平,还有电机、齿轮、金属材料的差距,这就真的是很走心的科普了,也能看出一款综艺的气度。

“有趣”是科技综艺最有效的润滑剂,一档节目所能展现出的科技知识,当然只是基础内容,但通过这些热血向的手段,把观众吸引到科技话题上,这就是综艺的成功。

这也是郑爽和这款冷门科技向综艺相互成全的原因,那些机甲不再是小圈子的游戏,而是酷炫、高燃、有趣的存在,难得是在保持趣味的同时,节目没有媚俗或者明星向,还能保持科技格调。

也是在这种科技向而非明星向的综艺中,郑爽才能成功展露自己的性格亮点。也就是说,《这就是铁甲》将郑爽的综艺亮点发挥到了极致。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这样让人思考,明星选择综艺,或者综艺选择明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是明星们拿着昂贵的薪酬,演着预设的剧本,上演一出“演员的诞生”?还是让明星真情流露,自然绽放性格中最本色的一面,同时在嬉笑逗趣的外表下,激发节目与观众的共鸣?

以上两个选择的导向,或许明星选对的综艺和不对的综艺的区别。

过去那些综艺,总是将郑爽性格的短板暴露出来,加上综艺剪辑的突出,自然更容易引起争议。而当郑爽和机甲综艺二者之间相互匹配,以专业、态度去适应圈层文化,结果两者都收获了更多的人气。

当初不看好郑爽上这款直男综艺的,都被打脸了吧!

圈层综艺时代,对明星的选择更考制作方的眼光,正确的选择创造出1+1大于2的效应,反之,则是双双扣分的结局。

真人秀,“真”应该是它的基础,“人”是它的核心,“秀”就是水到渠成的呈现。而不是让秀盖过了真与人。

这款8.4分的科技综艺,是怎么帮郑爽口碑翻身的?说到底,这就是一款口碑综艺和明星的相互成全。

明星从来不是综艺成功的保障,对的明星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