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田园综合体,擦亮“长清茶”金字招牌

建设田园综合体,擦亮“长清茶”金字招牌

游客在长清茶园体验采茶

“四柱虚亭俯石泉,法王甘露法如然。所欣恒在山中往,不向人间诩瑞编。”乾隆皇帝的这首诗道出了他对灵岩泉水烹制茗茶的情有独钟。长清“南茶北引”种植成功,打破了中国茶树生长纬度最北限纪录,改写了济南“饮茶不产茶”的历史。作为全国纬度最高的茶产区之一,长清茶产业如今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多种茶叶齐发展的特色产业格局。“小米汤、板栗香”,长清茶产值突破2亿元

长清绿茶,外形挺直,条紧显毫,具有“小米汤、板栗香、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长清红茶则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形质兼备,具有“卷曲状、蜜糖香、滋味浓、色红亮”的品质。

建设田园综合体,擦亮“长清茶”金字招牌

长清茶生长的土壤地形条件优越,气候适宜,水资源丰沛。因春茶蕴育生长期长,较其他茶区昼夜温差更大,所以长清茶园病虫害发生少,茶叶安全性高。“经检测,长清茶的儿茶素、氨基酸含量高出南方绿茶一倍以上,是不可多得的佳品。”说到这,济南市长清茶叶协会负责人一脸骄傲。

为了发展壮大长清茶产业,济南市长清茶叶协会整合南湖玉露、立泰山、连心雪芽等5家茶企业及马套、富民等6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资源优势,集中打造长清茶大品牌。截至目前,长清区茶园总面积已达10095亩,采摘面积5200多亩。2017年干毛茶总产量为201.5吨,总产值突破2亿元。“一亩茶,十亩田”,村民种茶走上致富路

建设田园综合体,擦亮“长清茶”金字招牌

“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如今的长清,茶叶的魅力已远远不止于“牵众生之口”,“一亩茶,十亩田”早已得到印证。多年前,万德街道坡里庄村村容村貌极其落后,村民种一年小麦玉米,满打满算收入也不过2000元。2010年,村里引进茶产业,村民改当茶农,每亩茶树鲜叶可收入1.5万元。茶企业在坡里庄村茶叶种植基地采用“以工补农”的方式,为茶农提供技术、种子和资金,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管理和收购。如今,村里道路修了,村民业余生活丰富了,坡里庄村成了人人羡慕的“花园村”。

“让更多农民通过种茶致富,让更多人都品尝到长清茶。”长清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济南成为江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济南本地茶也应该在全国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长清绿茶,菊花、丹参、蒲公英等花草茶,分布区域遍及万德、马山、张夏等7个镇街。产业要想发展,种植规模是一方面,好品牌更要靠好品质来说话。2012年,长清茶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18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将长清茶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植壮大的十大特色产业之一,长清茶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建田园综合体试点,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建设田园综合体,擦亮“长清茶”金字招牌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休闲旅游热潮,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空间。今年4月,《济南市长清区长清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三年发展规划》揭开面纱,这是全市范围内向省财政厅推荐的唯一被批准的项目。

根据规划,长清茶田园综合体总体构架为核心区域板块、辐射带动板块和生态景观板块。其中,核心区域板块布局为“一核、一轴、七区”。田园综合体文化体验范围在南湖及综合服务中心所在区域,以青龙河茶带景观为轴,打造入口接待区、茶园生态观光区、茶道禅修养生区、茶农文化体验区、花海漫步采摘区、神龙峡风光探险区和威龙峡休闲度假区。

建设田园综合体,擦亮“长清茶”金字招牌

“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也将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新的突破口,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长清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域建设规模为1.3万亩,建设期限为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建设长清茶田园综合体,必将带动济南西部经济圈蓬勃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