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影響 (五)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影響 (五)

黃巢起義因金州刺史崔偉得安康術士之助掘其根而滅的傳說,典籍多處記載。《王氏見聞錄》對這件事記得較細,茲錄之,以見安康歷史上傳說中的道家方士堪輿術之精:

“金統水在金州。果寇犯闕之年,有崔君為安康守。大駕乙幸氓峨,惟金州地僻,戶口宴如。忽一道人請諸崔曰:“使君豈元心殄寇乎”?曰:“泰山既頹,豈一木所能支”,曰:“不然,所言殄者,不必以劍線力戰原野”。崔曰:“將如何?”容曰:“使

君境內有黃果谷,金桶水,知之乎?”曰:“不知”。請詢州人州人曰:“有之”。容日:“果賊乗此而生,請往掘之,必有所得”。乃去州數百里,深山中果有此名。遂尋源而令據之,乃斷其山風,窮其源泉,中有一窟,黃腰伏焉,人即逼之,遂舉身自撲,呦然而死,富中又獲寶劍一具。客曰:“吾為天下破訖”。崔遂西向,進劍及黃腰,未逾劍利,聞果已平,大駕復闕矣!”

因以上所述緣故,安康文化在道教的形成和發展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的作用。儘管高人隱士們隱姓逃名,但還是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影響 (五)

道家十三宗派中,有籍可稽的就有茅山派、全真南宗與安康文化有著密切關係。

近代中國道教高人、原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四川省道教協會會長易心瀅道長聚畢生心血寫就的《道教三字經》說:

“茅山派,師鬼谷,授初成,隱華嶽。叔申申君,西城傳,得二景,歸金壇。第五傳,清虛真,八隱書,高仙經……·簡寂公,

為第六,修道道藏,纂經繁。”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影響 (五)

易心瀅先生告訴我們,茅山派的淵源可以追湖至鬼谷先生,相傳茅盈曾求師問道於他,鬼谷教授他後就隱入華山。之後茅盈(字叔申,西漢成陽人)又得到西城(今安康市)王群的傳投,得到一部《太霄二景隱術》。茅盈得到這部道書後就到了句曲山(今茅山,在江蘇西部),同他的兩個弟弟(茅固、茅衷)一起修煉。三位茅君修道成仙后,句曲山就被人們尊稱為茅山,併成為道教的一個重要活動中心,茅山派也由此而紫行開來。茅山派的第五代傳人是河北范陽(今縣)人王度(成仙后被授予太素清虛真人號,治王屋山洞洞天)。說他是第五代傳人,是按他維鬼谷、“三茅”而言,王也曾到西城(今安康)尋訪仙道真術,終於從“西城真人”那兒得到了《太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洞真經》、《高仙羽玄》等一批經文。這些經文後來都成為茅山派的重要典籍,使茅山派得以完成纂輯道家典籍的千秋大業。到第六代傳人陸靜修(字元德,南朝吳興人,死後諡號為簡寂公)時,茅山派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就是陸靜修開始廣泛蒐集一切道經,著手編纂《三洞經書目錄》。陸靜修共收集了1228卷道經,經過整理甄別後,他按其內容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類,集成了最初的“道藏”。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影響 (五)

道家學術,由秦漢方士、巴蜀巫鬼而演為道教,至唐宋間,漸有擺脫支離駁雜之道教趨勢,直承原始道教祖法老莊之神仙丹道一派,與禪宗漸至合流,隱然特立而產生金丹大道之說,其代表人物為唐之呂純陽,宋之張紫陽(伯端)、白紫清(玉蟾)等數人。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影響 (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