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五)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五)

黄巢起义因金州刺史崔伟得安康术士之助掘其根而灭的传说,典籍多处记载。《王氏见闻录》对这件事记得较细,兹录之,以见安康历史上传说中的道家方士堪舆术之精:

“金统水在金州。果寇犯阙之年,有崔君为安康守。大驾乙幸氓峨,惟金州地僻,户口宴如。忽一道人请诸崔曰:“使君岂元心殄寇乎”?曰:“泰山既颓,岂一木所能支”,曰:“不然,所言殄者,不必以剑线力战原野”。崔曰:“将如何?”容曰:“使

君境内有黄果谷,金桶水,知之乎?”曰:“不知”。请询州人州人曰:“有之”。容日:“果贼乗此而生,请往掘之,必有所得”。乃去州数百里,深山中果有此名。遂寻源而令据之,乃断其山风,穷其源泉,中有一窟,黄腰伏焉,人即逼之,遂举身自扑,呦然而死,富中又获宝剑一具。客曰:“吾为天下破讫”。崔遂西向,进剑及黄腰,未逾剑利,闻果已平,大驾复阙矣!”

因以上所述缘故,安康文化在道教的形成和发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尽管高人隐士们隐姓逃名,但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五)

道家十三宗派中,有籍可稽的就有茅山派、全真南宗与安康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近代中国道教高人、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易心滢道长聚毕生心血写就的《道教三字经》说:

“茅山派,师鬼谷,授初成,隐华岳。叔申申君,西城传,得二景,归金坛。第五传,清虚真,八隐书,高仙经……·简寂公,

为第六,修道道藏,纂经繁。”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五)

易心滢先生告诉我们,茅山派的渊源可以追湖至鬼谷先生,相传茅盈曾求师问道于他,鬼谷教授他后就隐入华山。之后茅盈(字叔申,西汉成阳人)又得到西城(今安康市)王群的传投,得到一部《太霄二景隐术》。茅盈得到这部道书后就到了句曲山(今茅山,在江苏西部),同他的两个弟弟(茅固、茅衷)一起修炼。三位茅君修道成仙后,句曲山就被人们尊称为茅山,并成为道教的一个重要活动中心,茅山派也由此而紫行开来。茅山派的第五代传人是河北范阳(今县)人王度(成仙后被授予太素清虚真人号,治王屋山洞洞天)。说他是第五代传人,是按他维鬼谷、“三茅”而言,王也曾到西城(今安康)寻访仙道真术,终于从“西城真人”那儿得到了《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洞真经》、《高仙羽玄》等一批经文。这些经文后来都成为茅山派的重要典籍,使茅山派得以完成纂辑道家典籍的千秋大业。到第六代传人陆静修(字元德,南朝吴兴人,死后谥号为简寂公)时,茅山派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陆静修开始广泛搜集一切道经,着手编纂《三洞经书目录》。陆静修共收集了1228卷道经,经过整理甄别后,他按其内容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类,集成了最初的“道藏”。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五)

道家学术,由秦汉方士、巴蜀巫鬼而演为道教,至唐宋间,渐有摆脱支离驳杂之道教趋势,直承原始道教祖法老庄之神仙丹道一派,与禅宗渐至合流,隐然特立而产生金丹大道之说,其代表人物为唐之吕纯阳,宋之张紫阳(伯端)、白紫清(玉蟾)等数人。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