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福建別稱八閩,湖南別稱三湘?

都言不語

首先來回答福建為什麼別稱八閩。



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面積12.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900多萬,簡稱為閩。據傳中國古代的福建之地,氣候炎熱,雨水充沛,蟲蛇遍地,當地人崇蛇,與蛇有著不解之緣。目前福建漳平等地每年都有蛇王節,蛇王節時人們都會祭祀蛇,把蛇當作神,能庇佑百姓。不管怎樣,福建這片土地與蛇的緣分是相當久遠了。而閩字正是這樣的一種意思,古代的蟲可以表蛇,蛇為長蟲,門下供蛇,既為閩。基於這樣的歷史淵源與蛇文化傳統,閩字就成了福建的簡稱。

而所謂"八閩"大體有兩種說法,普遍為人接受的是元朝在福建設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寧,延平,興化,邵武等八路,名改八府,故有八閩之稱,延續至今。

至於三湘,最早的說法是秦楚之時,湖南之境有洞庭,黔中,蒼梧三郡,故有三湘之稱。

而另外一種說法是瀟水入湘江,故有瀟湘之稱。蒸水入湘江,故有蒸湘之稱,令外加上沅湘,合成三湘。

從地理上來說,習慣把湖南分為三部分,既湘西,湘中,湘南,合稱三湘。

除了以上三種,還有很多種說法,不一而足,沒有定論。然而不管怎樣,三湘作為湖南的別稱,深入每個人的心中。或許每個人都有對三湘不同的理解,但這已經不重要。只要知道三湘四水是指湖南就夠了。


那詩那遠方

福建別稱八閩,這樣的說法大體有兩種,比較讓人能接受的就是,福建到了元代分為八路,指的是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建寧、延平、汀州、邵武。而到了明清時期,則是沿襲了元代的行政區劃,只是名稱不同而已,所以八閩代稱之為福建。

在現在,福建八閩的地名與之前有所變化,好比如:建寧、延平、邵武,這指的是三明的建寧縣,南平的延平區,南平的邵武。早前的八閩之地現在大體劃分為福州、泉州、廈門、漳州、南平、龍巖、三明、寧德、莆田等地市了。

那麼,福建的別稱為什麼是八閩呢?那就要從這裡開始說起了:

福建的地理位置在中國的東南沿海,總的面積有12.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大約有3900多萬。據傳中國古代的福建之地,氣候炎熱,雨水充沛,蟲蛇遍地,當地人崇蛇,與蛇有著不解之緣。每年的蛇王節,漳平等地的熱門就會開始祭祀蛇,把蛇當作神。

至於福建建成為閩,跟這個也是有一定的相關聯。古代的蟲可以表蛇,蛇為長蟲,門下供蛇,既為閩。基於這樣的歷史淵源與蛇文化傳統,閩字就成了福建的簡稱。

(海峽網 黃小群)


海峽網

八閩的由來

八閩是福建的別稱,福建簡稱閩。

第一種說法:福建古代為閩地,《周禮》有五戎、六狄、七閩、八蠻的說法,秦朝以前的福建一般被稱為七閩,唐代福建分為五州。宋、元時候州、軍、府、路等行政劃分的變遷,但其數量都是八,所以人們習慣上稱福建為八閩。



第二種說法:古代中國戰亂頻發,晉元帝定都建康,創建東晉,開始了人口大規模南遷現象,邱、林、黃、何、鄭、詹、陳、胡等中原八姓也紛紛南遷福建,這就是衣冠南渡,八姓入閩的由來,因此福建稱“八閩”。



三湘的由來

湖南因為湘江貫穿全境,因此也簡稱湘。

三湘一詞最早是出現在唐代,關於三湘的來源有許多種說法,先秦時期湖南境域基本為楚國的三郡:三湘,黔中郡(湘西)、洞庭郡(湘中)、梧郡(湘南)。

也有人說蒸湘、瀟湘、沅湘簡稱三湘。


邵陽

福建古為閩地,北宋時期福建行政區劃分為六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兩軍:邵武、興華,南宋改為八府、州、軍(福、泉、漳、汀、南劍五州,建寧府,邵武、興化二軍);到元代分八路(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建寧、延平、汀州、邵武);明清沿襲元代的行政區劃,只是名稱不同而已,所以八閩代稱福建。

除了福建、湖南,還有山西簡稱三晉。

山西在戰國時期是晉國,所以簡稱晉。公元前453年,晉國六卿之趙、韓、魏三家聯手打敗執政的智氏,並逐步瓜分晉國。前403年,周天子承認三家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因此,在《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等書中,將趙、魏、韓三國合稱為三晉。


whitedeer

福建在宋朝首次作為一級行政區劃單位的時候,福建路轄福州,建州,漳州,泉州,邵州等八個州,又因為此前在隋唐時期福建地區置閩州,所以福建地區有八閩之稱。而湖南轄區時大時小,湖南作為一級行政區出現的時候不管是唐末的湖南道觀察使還是宋朝時的荊湖南路,都不包括沅水流域,湘水及三條較大支流流域面積囊括了當時湖南的絕大部分轄區,所以曾經有人用三湘指代湖南,具體來說說法不一,有瀟湘,蒸湘,漣湘一說,有瀟湘,蒸湘,洣湘一說,還有瀟湘,漣湘,淥湘一說,如此種種,不勝枚舉。不過後來湖南轄區擴大,原屬湖北的沅水澧水流域都劃入湖南,於是又有人用三湘四水來指代湖南,三湘上面已經說過,不再贅述,四水則是指湘資沅澧四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