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殺董卓,為何有人給董卓通風報信

呂布殺董卓,為何有人給董卓通風報信

呂布要殺董卓,卻不知什麼人給董卓通風報信,如果董卓有所警惕的話,可能會免除一死。可惜此人過於自負,往往把事情想像得過於完美,因此死得很難看。

且看小說中寫道:(李肅被呂布請去讓董卓進入宮殿,然後擒殺)是夜有十數小兒於郊外作歌,風吹歌 聲入帳。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聲悲切。卓問李肅曰:“童謠主何吉凶?”肅曰:“亦只是言劉氏滅、董氏興之意。”

呂布殺董卓,為何有人給董卓通風報信

這分明是有人暗示董卓,不要跟著李肅前去,所謂“千里草,何青青”,分明是個“董”字,至於“十日卜”乃是一個“卓”字,至於不得生,乃是必死的意思。這暗示“董卓必死”之意。可見這個人也是個文化人,董卓這個人很重視文化人,比如蔡邕三天之內歷盡三臺,漢代對尚書、御史、謁者三臺的總稱。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合稱“三臺”。

呂布殺董卓,為何有人給董卓通風報信

下面也是提醒董卓不要貿然前往,次 日侵晨,董卓擺列儀從入朝,忽見一道人,青袍白巾,手執長竿,上縛布一丈,兩頭各書一“口”字。卓問肅曰:“此道人何意?”肅曰:“乃心恙之人也。”呼將 士驅去。分明是呂布就是要對你圖謀不軌。可惜此刻董卓被做皇帝的美夢衝昏頭腦,哪裡還想著別人對自己的忠告?有人說惡貫滿盈的董卓做下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為何人們還要對他通風報信?

呂布殺董卓,為何有人給董卓通風報信

其一,董卓也是一個有本事的人,在三國時期董卓是有些名氣的。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後漢書》“雙帶兩鞬”就是兩邊各掛一個箭筒,以便於左右開弓。董卓自少年起就行走江湖,而且行走到羌人控制地區,跟那裡的豪強大佬混的都很熟,由是以健俠知名。這一時期的董卓,為了款待朋友可以連自家的牛都殺了下酒,視金錢如糞土,雙持遠程武器,儼然漢朝小馬哥。如此,自然也受到很多人仰慕,人都喜歡有本領的,何況董卓?

呂布殺董卓,為何有人給董卓通風報信

其二,董卓對他戰爭有一套,歷史上對匈奴作戰,漢朝基本上依靠的都是董卓的部隊。根據《三國志》裴松之引注《吳書》,涼州刺史、幷州刺史還有司徒袁隗也就是袁紹他大爺,都曾先後招安董卓,對羌人作戰,而且頗有戰果——大破之,斬獲千計。久在邊陲,自然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呂布殺董卓,為何有人給董卓通風報信

其三,董卓有計謀。初,(董)卓之入也,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恐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潛出軍近營,明旦乃大陳旌鼓而還,以為西兵復至,洛中無知者。董卓靠著自己的三千兵馬,瞞天過海,居然先接管了洛陽禁軍,又接管了丁原的幷州軍隊,可見這個人腦子不是一般的好使。

呂布殺董卓,為何有人給董卓通風報信

其四,董卓重視文人,董卓是個大老粗,但對文人很重視,文人都喜歡面子,喜歡別人對自己的誇獎,恰恰董卓也是個喜歡賞賜文人的人。他慷慨地提拔蔡邕:先讓他做文化長官——祭酒;再當副部級高幹——侍御史;隨即保薦為正部級——“尚書”。“三日之間,周曆三臺。”“初平元年(190年),拜左中郎將。從獻帝遷都長安,封高陽鄉侯。”此時,蔡邕達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頂峰。

呂布殺董卓,為何有人給董卓通風報信

因此文人,或者是王允集團內部的人,也有對董卓感恩戴德的人,其中就包括蔡邕。當然向董卓告密的人肯定不是蔡邕,但是肯定有文人,必定他們受到過董卓的恩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