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杀董卓,为何有人给董卓通风报信

吕布杀董卓,为何有人给董卓通风报信

吕布要杀董卓,却不知什么人给董卓通风报信,如果董卓有所警惕的话,可能会免除一死。可惜此人过于自负,往往把事情想像得过于完美,因此死得很难看。

且看小说中写道:(李肃被吕布请去让董卓进入宫殿,然后擒杀)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 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卓问李肃曰:“童谣主何吉凶?”肃曰:“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吕布杀董卓,为何有人给董卓通风报信

这分明是有人暗示董卓,不要跟着李肃前去,所谓“千里草,何青青”,分明是个“董”字,至于“十日卜”乃是一个“卓”字,至于不得生,乃是必死的意思。这暗示“董卓必死”之意。可见这个人也是个文化人,董卓这个人很重视文化人,比如蔡邕三天之内历尽三台,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三台的总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

吕布杀董卓,为何有人给董卓通风报信

下面也是提醒董卓不要贸然前往,次 日侵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卓问肃曰:“此道人何意?”肃曰:“乃心恙之人也。”呼将 士驱去。分明是吕布就是要对你图谋不轨。可惜此刻董卓被做皇帝的美梦冲昏头脑,哪里还想着别人对自己的忠告?有人说恶贯满盈的董卓做下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为何人们还要对他通风报信?

吕布杀董卓,为何有人给董卓通风报信

其一,董卓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在三国时期董卓是有些名气的。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后汉书》“双带两鞬”就是两边各挂一个箭筒,以便于左右开弓。董卓自少年起就行走江湖,而且行走到羌人控制地区,跟那里的豪强大佬混的都很熟,由是以健侠知名。这一时期的董卓,为了款待朋友可以连自家的牛都杀了下酒,视金钱如粪土,双持远程武器,俨然汉朝小马哥。如此,自然也受到很多人仰慕,人都喜欢有本领的,何况董卓?

吕布杀董卓,为何有人给董卓通风报信

其二,董卓对他战争有一套,历史上对匈奴作战,汉朝基本上依靠的都是董卓的部队。根据《三国志》裴松之引注《吴书》,凉州刺史、并州刺史还有司徒袁隗也就是袁绍他大爷,都曾先后招安董卓,对羌人作战,而且颇有战果——大破之,斩获千计。久在边陲,自然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吕布杀董卓,为何有人给董卓通风报信

其三,董卓有计谋。初,(董)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董卓靠着自己的三千兵马,瞒天过海,居然先接管了洛阳禁军,又接管了丁原的并州军队,可见这个人脑子不是一般的好使。

吕布杀董卓,为何有人给董卓通风报信

其四,董卓重视文人,董卓是个大老粗,但对文人很重视,文人都喜欢面子,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夸奖,恰恰董卓也是个喜欢赏赐文人的人。他慷慨地提拔蔡邕:先让他做文化长官——祭酒;再当副部级高干——侍御史;随即保荐为正部级——“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初平元年(190年),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此时,蔡邕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吕布杀董卓,为何有人给董卓通风报信

因此文人,或者是王允集团内部的人,也有对董卓感恩戴德的人,其中就包括蔡邕。当然向董卓告密的人肯定不是蔡邕,但是肯定有文人,必定他们受到过董卓的恩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