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一眼"龙纹"!就能知道"瓷器"的年代!瓷器背后的故事!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崇拜着这个形象飘无的龙。龙始终没有离开我们,始终在我们身边,即使龙不在,龙的儿子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龙有九个儿子,老大囚牛,喜欢音乐,总是蹲立琴头;老二睚眦,喜欢战斗,常常刻于刀剑之上;老三狴犴,喜欢诉讼,所以经常出现在牢门上;老四狻猊,喜欢烟,所以常在香炉的足端;老五饕餮,喜欢大吃大喝,位于烹饪的鼎上;

只要看一眼

宋代磁州窑龙纹

老六椒图,性情比较温顺,常常位于门环上;老七赑屃,喜欢背重物,所以经常背个大石碑;老八螭吻,喜欢东张西望,常常在建筑的屋脊可以看到;老九是貔貅,喜欢吃金银财宝而不出,所以位于招财纳宝的摆件上。龙的影像在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龙纹在瓷器上也有久远的历史,一直伴随着我们,尤其在唐以后,陶瓷上的龙纹随时可见,唐代龙纹比较隐约,宋代的龙纹比较厚重,元代的龙纹比较凶猛,明代龙纹比较壮美,清代的龙纹比较规整矫健。了解每个朝代龙纹的特征,我们就能一眼看出是哪个朝代的。

只要看一眼

元代青花龙纹

第一宋代龙纹。在日本白鹤美术馆收藏的一件宋磁州窑龙纹梅瓶,龙纹身体非常的粗壮,充满整个画面,不是要走,而是扑面而来,动感极强,冲击力极强。第二元代龙纹。元代龙纹最具代表的是青花龙纹象耳瓶,器身绘有龙纹,龙头较小,龙颈细,满身鱼鳞,龙爪锋利,四指肌肉强。和宋龙纹比,瘦健很多,但是极具杀伤力,和元人性格相似。

只要看一眼

明永乐青花龙纹天球瓶

第三明代龙纹。明永乐年间龙纹还保留着一定的元代遗风,但是龙体比元代粗壮,永乐龙纹张嘴,有角有发,颈部也比元代粗短,龙纹的尾巴由元代的鱼尾变成了蛇尾,龙身多画鱼鳞。宣德瓷器龙纹整体比永乐更加粗壮,开始出现闭嘴龙纹,有须有角,头发较长而向上飘,龙爪多三爪,蛇尾。多画云龙、海水龙、龙纹牡丹等等。成化龙纹整体保留宣德的一些特征,龙纹多为闭嘴,有须有发,五爪,蛇尾。

只要看一眼

明万历青花龙纹梅瓶

正德龙纹很有特色,常常在莲花中穿行,龙纹着闭嘴,方正的脑袋,毛发竖起,眼睛圆睁向前平视。嘉靖时期出现龙头正面形象,龙身又细又长,龙头上颚凸起,头的鼻尖画成如意壮,收藏圈称之为"猪嘴龙"。万历龙纹大多画成侧身龙纹,龙张嘴,龙头面向外,像狮子的头。

只要看一眼

清顺治青花一身三现龙纹花觚

第四清代龙纹。顺治龙纹出现了一身三现,一身五现等现象,这是本朝独有的,就是一个龙纹中间被云纹遮盖,露出三段,就叫做一身三现。康熙龙纹,龙头高高抬起,长须短发,四指伸展有力,扭动着身子,极富有弹性,极富有张力,给人一种从天而降,时刻准备着出击的冲击力。

只要看一眼

清康熙釉里红龙纹缸

雍正龙纹整体比较肥厚,中规中矩,一丝不苟,比例适中,是个标准龙。乾隆龙纹,已经没有康熙那种时刻准备出击的感觉了,全是大小比例适中,龙纹继承无创新,一片歌舞升平的样子。也可能是乾隆时代就是一个江山平稳,国泰民安,一片安逸的无后顾之忧的景象。嘉庆以后龙纹再无力量可言,龙纹画片整体比较规律,不生动形象,就是说很飘,像照片。谢谢阅读!请评论!

只要看一眼

清雍正青花龙纹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