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聲音:緬甸該如何迴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本文由雲才譯自Thant Myint - U博士的FACEBOOK賬號

在緬甸國內政治複雜多變的時期,中緬經濟走廊成為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一部分,緬甸該如何回應?以下為內容選摘。

緬甸聲音:緬甸該如何回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緬甸聲音

今天的緬甸面臨著諸多挑戰。這個國家(緬甸)孤立於世界很久。與此同時,世界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止。

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崛起,我們看到中國正在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塑造著每個國民的未來。緬甸生活在這樣一個強大的中國旁邊,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緬甸目前正面臨兩大挑戰:即氣候變化和鄰國中國的崛起,前者是壞的,後者是一個機會。處理好與中國的關係不僅至關重要,它還可能改變緬甸國內的局勢,是解決國內其他問題的機會,緬甸必須把握好這次機會。

緬甸的發展之路現在並不複雜複雜。

發達國家考慮的是自動化、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基因工程:但對於緬甸來說,這些不是優先考慮的事情。

緬甸急需解決的是運輸系統的完善和國內能源短缺問題,以迅速擺脫貧困。它需要數百億美元的外部投資。中國可以成為這一投資的來源。

但與中國往來,有一些問題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環境:緬甸和中國應共同確保基礎設施項目不損害自然環境,發展可再生能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制止野生動物販賣,促進邊境兩側公民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必要時,我們應該考慮國際援助。

民主化:緬甸正試圖建立一個民主國家,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將對整個國家的文化交流產生巨大影響,我們需要考慮未來的民主發展,在現有的民主基礎上不斷探索適合緬甸的民主形式。

與雲南的特殊關係:雲南的歷史和文化等,將對緬甸人民產生極大的興趣,我們應該培養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基礎設施的發展和更多的經濟聯繫將加深兩國人民的友誼。

關於中國的認識:緬甸沒有“中國研究”,我只知道很少有人能說流利的中文。

我知道沒有一位緬甸歷史學家專門研究中國歷史,我們沒有中國智庫,甚至沒有相關的中國政治或文化的大學課程,這必須改變。

整個世界都將受到中國崛起的影響,而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將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緬甸必須採取更多、緊急的措施,更好地瞭解中國的方方面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